现在的位置-非遗保护

灶司爷、当境等

上传时间:2011-04-14  浏览量:16071


灶司爷
    民间百姓朝暮相处的最亲近的俗神,就是灶司爷。灶联运:“代天司监察,帷善赐祯祥。”“上天言好事,下界报平安。”这已说明灶司爷的官职虽小,地位也不高,但他能代表天上的玉皇大帝,监察一个家庭凡间的言行,汇报时说好说坏,或者肯不肯替这个家庭向玉帝讨赐一点祯祥,这是他的特权,可惹不起。老百姓对灶司爷非常敬畏。如在家与人交谈时,总带上一句“灶司老爷知道”,以证自己的言行真实可信。另外,农历八月初三日是灶神寿诞,一般家庭都要点香插烛,烧几碗荤素菜肴来祭祀,说几句好话,请灶神保佑家庭人口平安,六畜兴旺。每逢稻黄麦熟,新粮制成食品时,家庭吃第一次叫“尝新”,但必须先将所尝这物取点来放到灶爷面前,请神先尝,方可自食。冬至吃甜圆时,灶司爷尝的是白圆,即不粘红糖细豆粉。据说,凡灶司爷尝过的食物,不能让小孩吃,吃了会变成不聪明和快忘记,只能由家庭长辈老人吃,他们聪明不聪明已经不重要了,反正都是呆在家里,闲着无事。腊月甘三是祭灶日,每个家庭要用鱼肉福礼祭祀灶神,感谢他一年来的辛劳,为本家向玉帝说好话。除夕之夜,重新换贴灶神像,这是新一年的“管家爷”,还要用红纸包给灶神“压岁钱”。娶媳妇时,将女方的八字年庚贴压在灶司爷前,如若三日内平安,可算吉祥。否则,这段姻缘就结不成。灶司爷的图像叫灶王码,一般都是木刻单线印刷,然后用笔彩画。
当境神灵
    当境即土地神,又叫土主老爷、土主大王。这是地位极低的小神,只管理某一地面、某一地段,也作为村社的守护神。俗话说不怕官,只怕管。土地神为土地之主,就自然能吐生万物,能使农业发展,有了农业就有衣食,百姓就能安居乐业。土地神民间称土地公、土地爷,其配偶则称土地婆、土地奶奶。土地爷是我国民间最普遍供奉的神祗之一,大大小小的土地庙、当境殿遍布城乡各地。人们敬奉土地神,希冀能管好当境,这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社稷安宁。
    因土地神只管一段地面,所以有些地方的土地老爷也就形形色色。大部分乡里只知道当境殿着土主老爷,并不知道老爷姓甚名谁。一般来说,土地神都是由名人死后为神,禹王也称平水大王,农历八月二十三日寿诞。全县各地当境的土主老爷都有自己的寿诞,民间按风俗每年祭祀,举办土地庙会,仪式非常隆重。请道士和尚五、七人,做道场、放焰口,锣钵响亮,佛号喧天,善男信女跪拜在得烛案前。还有许多人自办糕食、粽子、馒头之类分送给在庙内的香客,算是“结缘”,祈求平安,相互祝福,共同吃斋。其夜,佛婆念经拜水忏,称之“悟寿”,直至天明。
福禄寿喜

    福的概念,在世俗中是很广泛的,也可以解释为福运、福气、幸福等等。自古以来,又有“五福寿为先”的说法。所谓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即指寿、富、贵、安乐、子孙众多。总之,福是人们孜孜以求、极其向往的人生大目标。人们虔诚礼拜,希冀降福家门,福运绵长。三门人民信仰的福神,即历代民俗年画中出现的“天官赐福”。“天官”被称福神,又叫福星、福判,典型形象作吏部天官模样,一身朝官装束,红色袍服,龙绣玉带,手执大如意,足蹬朝靴,慈眉善目,五绺长髯,一派颜悦色,雍容华贵气象。



禄星:又叫司禄神,意指官职禄位。俗云福禄寿三星,他们以三位一体的形象出现:中间是赐福天官,手执如意;右为禄星,作员外朗打扮,头上插戴牡牡丹花,怀抱婴儿;寿星在左,即南极仙翁,广颜白须,执杖棒桃,笑容可掬。三星分别象征着幸福、官禄、长寿。庙院塑像中,禄星很少单独出现,只是此神常怀抱一小儿,或膝下有一童子,帮有人又称其为送子张仙。其实,禄星在本县是非常信仰和流行的,只是观众缺少学识。明清以来,乡间大凡逢年过节,冬至祭祖之期经常邀请剧团演古装大戏。头夜戏开场时,加演一种传统表演:即一人身穿大红袍,面戴作笑容样的假面具,手持朝笏,走上戏台,绕场三周,“笑”而不言。再进场后,抱小儿(道具)出来,绕场三周,退场。最后出场,“笑”容满面,边跳边向观众展示手中所持的红色条幅,上边写有“加官进禄”,或“指日高升”之类的颂词,再绕场三周后,退场。这就是戏台上常演的所谓彩头戏“跳加官”,俗称“摸螃蟹”,扮演者的形象即禄星,又叫司禄神。

寿星:最突出的是光顶大脑门,其身量不高,弯背弓腰,一手持着龙头拐仗,一手托着仙桃,慈眉悦目,笑逐颜开,白须飘逸,长过腰际,模样怪异而逗人发笑。这就是吉祥长寿的长者,人们称之寿星,又叫南极先人、南极仙翁。寿星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位喜乐神,非常受欢迎。他的形象图被掛在墙上、案头、或在寿品礼盒上,人情味很浓。象征着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流传在三门县的一种古老习俗。
喜神:就是人们所祈求的吉神,他能满足人们喜庆的需要,更受世俗婚姻的欢迎。推算喜神的方位:甲已之日在东北,丁壬之日在正南,戊癸之日东南方。即如2007年正月初一癸末日,其喜神在东南方向,出现于辰时。正月初二甲申日,喜神位于东北方,是在寅时。余外依法类推。据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身体康宁,大发其财。
财神。追求、向往美满富裕的生活,崇奉财神,希冀财神保佑自己发财,已成为人们的普遍心理,千百年来都是如此。这种心理和追求,充分反映在春节“迎财神”、祭财神“等重要民俗活动中。其中除夕“三十夜、间间亮”的习俗,就是每家每户要将每间房屋都点灯通亮,希望借灯光招引财神,又称“守发”。正月十四元宵节,其夜将樟树柴等焚烧时就是这样说:“十四夜,弹枝界,蚊虫蚤虱弹出外,金银财宝弹进来。”另外,许多乘机挣小钱的贫之士将一些印制粗糙的财神爷像往别人家门上一贴,说是“送财神”的,“恭喜发财”,户主绝不能说“不要”,而要客客气气地说“劳您驾,快接进来。”几个小钱买一张,讨个纳财兆头,即便接个几张几十张,也是讨个“财神到家,越过越发”的吉利。民间信奉的财神,其实有两种:即文财神、武财神。据说,商代比干是殷纣王的叔父,为人忠耿正直,常常直言劝谏,被纣王剖心。他吃了姜子牙送给他的灵丹妙药,并不曾死去,因为没了心,也就无偏无向,办事公道,所以深受人们爱戴、称赞。画像为文官打扮,头戴宰相纱帽,五绺长须,手捧如意,身穿蟒袍,足噔元宝,形似天官,但其面目严肃,脸庞清瘦,令人敬仰。另一位文财神,就是曾经从商发大财的大富商、春秋时期越图的范蠡。
武财神:也有两位,即赵公明元帅和关圣帝君。
赵公明:《封神演义》里的赵公明,他是峨嵋山的道仙,武艺高强,并有黑虎、铁鞭和百发百中的定海珠、缚龙索等法宝。因其助纣为虐,终不免一死。后姜子牙按元始天尊旨意封神,被封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手下有招宝、纳珍、招财、利市四神,专司“迎祥纳福,追捕逃亡”,成了名正言顺的财神,又称赵老爷。海游镇王家村于清乾隆戊子(1768)年建镇静庙,奉祀财神赵公明元帅,历240年而香火不衰。每年三月十五日寿诞,设坛祭神,焰口道坊,释道僧尼及善男信女无不沐浴斋戒,洁身素食,诵拜经忏。其夜灯烛辉煌,来自三门及周边宁海、象山、天台诸县乡邻均有信众进香,爆竹齐鸣,吃斋者上千人。另一位武财神,就是家喻户晓的关羽。
关圣帝:关羽,字云长,河东解良人(今山西解县)。据说他本来并不姓关,年轻时练就一身媸武艺,身伟体壮,臂力过人,相貌堂堂。因他好打不平,见义勇为,常常招惹是非,只好亡命天涯。辗转逃到潼关时,关前挂着悬赏捉拿他的图像,关羽整整衣服,大胆走上前去。守关士兵盘问,他指着潼关回答:“我姓关……”从此,他以假为真,改姓“关”了。《三国志》载:东汉末年,关羽亡命奔涿郡。当时刘备在乡里招兵买马,他与张飞往投,誓共生死,“桃园三结义”。从军后,曾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镇华夏。后因骄傲轻敌,误中东吴大将陆逊“白衣渡江”之计,失荆州,走麦城,兵败被杀,追溢“壮缪侯”。当地人在其死处湖北当阳玉泉山立祠祀之。关羽生前最大的军衔是“前将军”,最高爵位是“汉寿亭侯”。自魏晋而隋唐,关羽在民间的影响并不大。从宋以后,才大走宏运,青云直上,全国各地普遍建庙塑像,春秋奉祀,列代帝王还追封加爵。历宋元明清,迄今1780余年,关羽神位极显,有“武王”、“武圣人”之尊,谥号“关圣帝君”、“伏魔大帝”。隋之,关帝庙、关圣庙、关王庙、关圣帝君、关老爷庙等名称不一,数量大而种类各异。在人们的心目中,关羽已成圣神、圣帝,具有司命禄、佑科举、治病除灾、驱邪辟恶、诛罚叛逆、巡察冥司,乃至招财进宝、庇护商贾等法力无边,却忠贞不二,义薄千秋,诚为百姓顶礼,万民敬仰。
八仙:八仙是民间最爱欢迎的神仙群体之一,八仙的故事和形像,早已广泛流传,众口称颂。传说中的八仙。
   第一位神仙世间稀,头上挽了双云髻,身穿大红袍,脚踏乌云履,他是汉锺离。
   第二位神仙有在道,身穿一件淡黄袍,三醉岳阳楼,凡人哪个晓,他是吕洞宾。
   第三位神仙寿年高,倒骑驴儿过赵桥,渔鼓咚咚响,简板喳喳敲,他是张果老。
   第四位神仙无可比,自幼坏了一只腿,葫芦腰间系,拐仗常不离,他是铁拐李。
   第五位神仙道行高,一声响亮空中到,蓝关显神通,救度老文公,他是韩湘子。
   第六位神仙避俗游,不贪富贵入山修,手执云阳板,骑鹤来庆寿,他是曹国舅。
   第七位神仙公卿子,不恋荣华去修持,花篮手内提,成道度凡人,也是篮彩和。
   第八位神仙女中无,人人说她有丈夫,是夫终归有,不听自然无,骑鸾送寿来,她是何仙姑。
城隍:旧时,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城市里,都建有城隍庙。三门县则有亭旁城隍庙、巡检司城隍庙等。城隍为城市保护神,所谓“城”即城,“隍”,指没有水的护城壕。最早载于史册的城隍庙,是三国时吴国赤乌二年(239年)修建的芜湖城隍庙,迄今已一千七百余年。至南北朝时,城隍影响渐大。明代,朱元璋大封城隍爷,各府城隍官级为正三品,各州城隍从三品,县城隍从四品。京城则建都城隍,迎神像时“用王者仪仗”,则形成“阴”和“阳”两个衙门,使人知畏,不敢妄为,震慑臣民。城隍庙正殿一般正中为城隍爷,两旁分列判官、牛头、马面、黑白无常等鬼卒,显得十分阴森可怖。城隍是人们心目中的阴间长官,各处城隍都由一些去世的英雄或名臣充当,希冀他们的英灵能同生前一样,护佑百姓,打击邪恶。民间对城隍神非常迷信,主要有以下一些活动。
   (1)住庙祛病。百姓中有很多人信巫不信医,若有病状去城隍庙求签或占卦,认为住进庙里,“邪魔”就不敢接近,病人自然会痊愈。
   (2)审夜堂。即请城隍爷晚上开堂审鬼。这是由几个男巫分别扮演“迷魂”(即请城隍降身)和“小鬼”,类似同阳间法官为原告(病人)与被告(鬼)作调解。
   (3)发路票。凡人在异乡去世,招魂及运灵柩回原籍时,必须到城隍庙去领路票,拿了路票才能引魂回籍。不然就成了异乡鬼。
   (4)烧王告。所谓“王告”,就是老百姓有不平事欲伸冤屈而写的状子。有冤者写好状子,送到城隍爷前焚烧,那么城隍老爷就可以替他“伸冤”了。
   (5)镇压灾疫和求雨等。当地发生瘟疫或其他流行病时,要抬出城隍隅像出游,镇压鬼魅,保护地方太平。大旱时,四乡农民则到城隍庙去求雨。
8.十殿阎王。过去有一种十分流行的迷信说法,这个世界分为三个空间,即天间、人间和阴间。阴间的最高主宰,则是东岳大帝、地藏王和阎王。其实,要论知名度和威严,则数阎王。俗话说:“阎王叫人三更死,谁敢留你到五更。”据《玉历宝钞》载,十殿阎罗名目、职掌如下:
第一殿,秦广王蒋。二月初一日诞辰。专司人间夭寿生死,统管幽冥吉凶。善人善终,接引超生。功过两半者,交送第十殿发放,仍投人世,男转为女,女转为男。恶多善少者,押赴殿右高台,名曰孽镜台,令这一望,照见在世之心好歹。随即批解第二殿,发狱受苦。
第二殿,楚江王厉。三月初一诞辰。掌管活大地狱,此狱又叫剥衣亭寒冰地狱,另设十六小地狱。凡在阳间伤人肢体,奸盗杀生者,推入此狱,另发应到之小狱受苦。期满转押第三殿加刑发落。
第三殿,宋帝王余。二月初八诞辰。掌管黑绳大地狱,另设十六小狱。凡阳间杵逆尊长、教唆兴讼者,推入此狱,另发应至几重小狱受苦,期满押至第四殿。
第四殿,五官王吕。二月十八诞辰。掌管合大地狱,又叫剥戳血池地狱,另设十六小狱。凡世人抗粮赖租、交易欺诈者,推入此狱,另再发小狱受苦,满日发至第五殿。
第五殿,阎罗天子包。正月初八诞辰。这位包阎罗本居第一殿,因怜屈死,屡放还阳伸雪,降调此殿。掌管叫唤大地狱并十六诛心小狱。凡解到此殿者,押赴望乡台,令这闻见世上本家因罪遭殃各事,随即推入此狱,再发诛心小狱,钩出其心,掷与蛇食。期满,发第六殿。
第六殿,六城王毕。三月初八诞辰。掌大叫唤大地狱及枉死城,另设十六小地狱。凡世人怨天尤地,对水溺便涕泣者,发入此狱。再发小狱受苦。满日转第七殿。
第七殿,泰山王董。三月二十七诞辰。掌热脑地狱,又叫碓磨肉酱地狱。另设十六小狱。凡阳间取骸合药,离人至戚者发入此狱,再发小狱受苦。期满押解第八殿。
第八殿,都市王黄。四月初一诞辰。掌大热脑大地狱,又叫热脑闷锅地狱。另设十六小狱。凡在世不孝,使父母翁姑愁闷烦恼者,掷入此狱,再交各小狱加刑。受尽苦楚,解交第十殿,改头换面,永为畜类。
第九殿,平等王陆。四月初八诞辰。掌管地狱中最黑暗的一座——都城铁网阿鼻(无间)地狱并十六小狱。凡阳间杀人放火,斩绞正法者,解到本殿,用空心铜柱使其手足相抱,烫烬心肝,然后发阿鼻地狱受刑,直到被害者个个投生,方准提出,解交第十殿发六道。
第十殿,转轮王薛。四月十七日诞辰。专司各殿解到鬼魂,分别善恶,核定等级,发四大部洲投生。男女寿夭,富贵贫贱,逐名开列清单,每月汇总通知第一殿注册。凡有作孽极恶之鬼,着令更变胎卵湿化,朝生暮死。罪满之后,再复人生,投胎蛮夷之地。
天妃娘娘:天妃娘娘,即妈祖。据说天妃(又称天后)实有其人,她原名林默。祖籍福建莆田湄州屿,是个海岛。比较一致的说法是,生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卒于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只活了二十七岁。天妃林默的祖辈可追溯到唐代。唐宪宗时,莆田有个林牧,有九个儿子,都做了刺史,人称“九牧林氏”。林默是林牧的十世孙女。林默的父亲林愿,做过兵马使(也有说做都巡检),林默在家最小,是个“老闺女”。为什么叫“默”呢,据说,她出生后一个多月,从来没有啼哭过,因此父亲给她取名“林默”。正象别的许多由人成“仙”的神明一样,林默的出生也被后人披上了神异的色彩。林默长大后,誓不嫁人,经常乘船渡海,去游岛屿间。凭着她一身好水性和一颗菩萨心,在海上多次救护遇难渔民和商人,被人们呼为神女、龙女。她的海上救难行善事迹,在莆田地区广泛流传。后来,在一个暴雨天,林默奋不顾身,在海上抢救遇险船民,因风浪太大,不幸被台风卷去……
人们不愿承认林默遇难而死,却认为她已“升化”变成了女神。有人说,林默升化时,“闻空中乐声,氤氲有绛云若乘,自天而下,神(林默)乘之上升”。后来还有人见她“常衣朱衣,飞翻海上”。于是莆田百姓修了个祠堂,纪念神女林默。
神女的灵迹,也得到从宋至清历代帝王的褒奖。宋徽宗亲赐林默祠一块题为“顺济”的匾额。帝王们给她册封多达四十次,封号累计竟有五、六十字:如辅国护圣、护国庇民、昭灵显佑等。由林姑娘而为夫人,为妃,为天妃、圣妃,直高升至天后。祭祀也由民间祭礼而逐渐升为朝庭大臣致祭,并载入国家礼典。凡与漕运、通商和渔业有关的许多沿海城镇,北始天津、扬州,江浙两省,南至泉州、福州、兴化,及东南亚一些地区都建有天妃宫。三门县属海游、葛岙王家、潺岙渡头等亦建有天妃宫、娘娘庙,香火炽盛。
南斗、北斗:南斗、北斗信仰,同日月等崇拜一样,由来已久。先秦时期,已有专祀南斗的庙坛。其实,南斗就是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即北方玄武七宿之第一宿。南斗六星,北斗七星,二者是不同的,南斗的位置与北斗相对。古人认为南斗主寿命、主爵禄。海游镇潺岙村,在清代就建有南斗星君庙,据说南斗注生,北斗注死。民间百姓生病者,常到南斗庙去烧香拜神,祈求加福加寿,保佑家人平安。
道教源流:道教是我国传统的宗教,尊老子为祖师,以老子《道德经》五千言为经典。《史记》载:老子,即老聃,又叫李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氏。他曾当过周朝的宋藏室史(即国家图书馆馆长),得以博览群书,学识过人。后见周朝衰败,即辞职不干,打算当个隐士。他西出河南函谷关时,守关的门官尹喜也是个道家,早闻李聃大名,就邀为上宾,请老聃写部书,为后人留下点东西。于是老聃写了《五千言》而去,无影无踪。
孔子曾向老聃请教礼法,老聃名气大,修养高,年龄长于孔子。孔子十分钦佩老聃的为人,向弟子们概叹道:“我今天见了老子,他大概是条神通广大的龙吧!”老子大概活了一百六十岁,也有人说活了二百岁。应该说,老子是春秋末年的思想家,道家创始人。
东汉末,张道陵创立五斗米道,这就是早期道教的一种组织。为与佛教抗衡,他尊奉老子这位古代圣贤为教门祖师。历经几个朝代道家的编造、穿凿附会,道教的教义理论不断完善,老子和张道陵都被神化。尊称老子为太上老君,张道陵则成名声显赫的张天师,还能呼风唤雨、降魔捉怪。
道教所宣传的理论,宇宙分为两面三刀个世界,一个是人类生活的凡尘世界,另一个则为神仙所住的神仙世界,凡尘世界是神仙世界创造和管辖的。天堂般的神仙世界里,居住着不同级别的神仙。天界共有三十六重天,太上老君住在第三十三太清天,又叫大赤天,这是他的洞天福地。第三十四是上清天,为太上道君的住处。第三十五重天是玉清天,又叫清微天,是道教第一神元始天尊的乐园。这三清天,又叫三清境,是神仙所居的最高仙境。然而,三清境上还有一重天,叫大罗天。大罗天的中央有座“玄都玉京”,就是神仙世界的首都,元始天尊则是神仙国的皇帝。
道教把三清作为最高神,道观中供奉的神像图,中间是元始天尊,左手虚拈,右手虚捧,象征着“天地未形、万物未生”时的“无极”。左边是灵宝天尊,双手捧着一个半黑半白,黑中有白点,白中有黑点的圆形“阴阳镜”,象征着刚从无极状态中衍生出来的“太极”。右边是道德天尊,他手拿一把画有“阴阳镜”的扇子,象征由太极分化出阴阳“两仪”。这些合起来,正是一幅道教的宇宙图式。可以这么认为,老子被神化成太上老君,而在道教最高的三清境界里却仍然是个第三位角色,这分明是为了与外来的佛教争高低,有意将“道”的时空推向“洪元”、“混元”、“太初”,更遥远,更神秘。
道教的经典著作“道德经”即“老子五千文”,其论述的中心思想是“道”,而道教的信仰核心亦是“道”。道教的教义和神仙方术,均由此生发出来。老聃对“道”的解释显得十分玄妙,让人捉摸不透。《道德经》开篇明义,全书第一句就说:道,可道,非恒道。意思是说:“道”,要是能够说得出的,就不是永恒的“道”。换句话说,真正高级的“道”,是不可用语言表达的,只能意会。不过《老子》中的清净、无欲,抱一手朴,用作修炼的指导思想,仍然流传千古。老子《道德经》在国际上有很高声誉,颇受各国思想界的重视。
12.三十六行信仰。俗话说,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殊不知民间的三十六行,都有祖师爷,但未必就是行中的“状元”。神师是一种信仰的寄托,祈求平安,行业兴旺。各行所尊奉的祖师,有些的确是本行业的创始者,历史上确有其人,如孔子、孙武子、鲁班、李时珍、唐明王、华陀、黄道婆等。有些则是名人死后的推崇,如宗泽、马援等。也有的是生前根本没有干过行业,因为他的名气大而为之,如吕洞宾。另外,推奉神话传说中的神,如最信仰的财神赵公明,据说是虚构的人物,众说纷纭。
 
 

整理者:郑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