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非遗保护

传统节日饮食、筵宴等

上传时间:2011-04-14  浏览量:5746

日常生活饭、菜、酒
主  食
主食以稻米为主,麦类、薯类、玉米、豆类为辅。旧时山区滨海部分贫瘠地区,以薯丝为主,今已易为稻米,薯丝成为城镇居民调剂口味食品。平时一日三餐,干稀因地因时而异。立夏至中秋,农事繁忙,加一、二餐点心,称“接力”。
   贵客临门,往往以糯米圆、年糕、米面等款待。春节期间捣年糕、馍糍、裹粽子以供祭祖待客,亦作平时食用。每年新粮上时有“尝新”习俗,带有庆丰收意义。一般分麦收和稻收两个季节。麦收时尝新麦饼或面条,先敬神佛和“田公田母”,后分给邻舍品尝。贫困之家青黄不接时,也有采摘青大麦磨成“麦虫”,烧“麦虫羹”,解饥度荒。稻收时煮新米饭尝新。今全县以米食为主,尝新之俗已淡化。
米有糯米、晚米、早稻米、杂交米等,糯主宜作麻糍、粽子、冬至圆和“状元糕”等食品,通常用于招待客人、探亲礼品、婚庆或自食,糯米还用来做酒和制作点心。晚米主要用于过年做年糕,早稻米煮粥做饭,为主食粮,加工成米面。
粉食主要是小麦粉,制成品有面条,麦饼、馒头、麦焦等,秋冬季节用面粉制成垂面,人情往来,红白喜事都用之。
(2)菜肴 俗称“闲饭”或“菜蔬”,沿海和山区各有自己的常备菜蔬。沿海地区多海产,有鲞、鮳、虾皮、虾酱、蟹酱、泥螺、海蜇、苔粉等等咸鱼货,加蔬菜、豆类、瓜类等:山区多山货,有自制咸菜、菜干、豆瓣酱、霉豆腐,藠头锤、萝卜干、冬瓜酱等习惯,冬季将番薯磨成淀粉,制成“薯面”,以备过节之用。黄豆为一般农户所必备,夏季用黄豆掺和面粉制成豆酱,平时自制豆制食品。除吃四季所出的新鲜蔬菜、瓜果外,还用干制、腌渍等办法加工以备常年食用,统称“咸菜蔬”。
蔬菜类有:油菜、菠菜、芹菜、大白菜、胶菜、大头菜、茭白、茄子、黄豆、带豆、倭豆、蚕豆、冬瓜、黄瓜、蒲、丝瓜、芋艿、竹笋、萝卜、番茄、洋芋艿、包心菜、花菜、蘑菇、莴苣、芥菜、荠菜、辣茄、蒿菜、葱、韭、蒜等。野菜类有:马兰头、花荠菜。
具有地方特色的腌制品及其他经特殊加工蔬菜有:咸冬瓜、咸菜、霉干菜、酱瓜、笋干、菜蕻干、萝卜干等,均为昔日农家日常菜肴,尤以咸菜、臭冬瓜更为农民所喜爱。
河、海鲜类有:鲫鱼、鲤鱼、乌鲤鱼、鱼白 鱼、黄鳝、河鳗、田螺、螺蛳、河虾、螃蟹、泥鳅、大黄鱼、小黄鱼、带鱼、鲳鱼、青鲇鱼、鲨鱼、弹涂、乌贼、海虾、白蟹、青蟹、蛤蜊、蚶子、牡蛎、蛏子、虾古、虾皮、海瓜子。海鲜品经腌制和其他方法加工有:海蜇、龙头鲓、咸鳓鱼、蟹浆、醉泥螺、鳗鲞、乌贼鲞、抡蟹等。
家禽家畜类有:鸡、鸭、鹅肉,猪肉、羊肉、牛肉(农家忌食)。
豆制品有:豆腐、油豆腐、香干、千层、素鸡、烤麸、酱豆腐、霉豆腐、霉麸、双缸酱。
蛋及蛋制品类有:蛋、咸蛋、皮蛋、茶叶蛋。
其他有:炒花生、油汆花生米、茴香豆、兰花豆等。
(3)酒  为祭祀、宴请、待客所必用。旧时主要有黄酒(俗称老酒)和白酒两种,由酒坊制作,也有家酿家烧。农村常以黄酒煮肉,煮蛋作滋补品,酒席喝老酒,平时农村多喝用糯米自酿的老酒。冬季则加生姜烫热后饮用。白酒(俗称“烧酒”)。烧酒有糟烧和番薯烧之分。用大小麦、高梁酿制的白酒称烧酒,以番薯酿制的白酒称番薯烧。解放后,自制酒渐少,多从集市购得。近年来啤酒及滋补酒盛行,夏季饮用以啤酒为多。
杨梅上市,有以白酒浸制“杨梅酒”之习惯,备以盛夏饮用,有解暑之效。还有以弥猴桃、青梅等果实浸酒。
(4)饮茶 城乡皆有饮茶习惯,以绿茶为主,客至以泡茶递烟为客气。泡茶不泡满杯,称“茶泡八分,酒斟十分”。一碗茶一般喝三汁,称“头汁苦,二汁补,三汁戒罪过”。新年待客分别泡桂圆茶、鸡蛋茶、糖茶与绿茶,农村夏季泡金银花茶,以解暑热。
传统节日饮食
(1)除夕和春节饮食: 除夕和春节是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外出的人一般都要回家欢度佳节。县人过节,大都是从腊月廿四就开始准备。掸扫房内外浮尘垃圾,洗涤衣被、家具、炊具,谓之“掸尘”。故有“廿四掸灰尘,廿五送长工”的俗谚。接着屠猪宰鸡,捣馍糍裹粽,蒸馒头打糖,除夕晚餐,俗称“团圆饭”,酒席丰盛,合家吃年夜饭。
(2)元宵节饮食: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三门向以十四日为元宵节。县人过元宵节,中午均吃“麦焦”,晚餐烧糟羹,一般新媳妇家还要烧新妇糟羹。
(3)二月二饮食为“麦焦”
(4)清明节饮食 清明节,为民间扫墓祭祖之节。家家捣菁馍糍、做菁团上坟扫墓,加土插幡,焚烧千张,奠祭鸣炮。
(5)立夏饮食 俗称“疰夏日”,是日有许多特色食品,如茶叶蛋、青梅、鲜笋等,各色食品并富有种种说法,如鲜笋健脚骨,青梅能明目等等,小孩悬挂着鸡蛋络,到处约伴挑战———碰鸡蛋。
(6)端午饮食 端午节家家包粽子,喝雄黄酒,门挂菖蒲剑以镇邪,四壁喷雄黄酒以驱五毒(蛇、蝎、蜈蚣、蚊、蝇)。
(7)夏至饮食 夏至乡间习俗包羹(扁食)吃。
(8)六月六饮食 六月六古称天贶节,县人家家户户做馒头过节,牵狗洗浴,可除垢灭蚤。俗谚“六月六,狗洗浴”。
(9)七月半饮食 七月半,道家谓之中元,名叫中元节,俗称“七月半”,乡民历来有烧“麦焦”祭祖的习俗。
(10)中秋节饮食 我县皆在八月十六日过中秋节,吃月饼。县人还习惯选中秋节定亲送聘,取团圆之意。此俗现在仍盛行,城镇居民大都备酒设肴,欢聚赏月,亲戚好友以月饼为节礼相赠送。
(11)九月九饮食 农历九月九为重阳节,又称重九。旧时有登高饮菊花酒之举。县人习惯捣馍糍,发阳糕,先祭“田公田婆”,后饮新酒,以庆丰收。
(12)冬至饮食 冬至日,家家备办酒菜,做“冬至圆”过节,冬至圆有甜、咸两种。甜的多裹赤豆沙,取团圆之意,有“冬至甜圆”之说。并有祭祖的习俗。
 
筵  宴
乡民多热情好客,平日生活节俭,办酒席却很大度,讲求阔气,婚丧、寿庆、造屋、进住、拜岁、分家、祭祀、请人办事、来客招待酒席。酒席分九大碗、双刺席、三星席、会千、四盆八、十六会宴(签)等等,一般在九大碗为主,菜肴各地有异。宴席上除热菜外,还有冷盘、糕点和糖果。通常有:四水果、四冷盆、四点心(又称“四道食”)、四蜜饯、四糖果。旧时筵宴有用“木鱼”代鱼而不食的习俗,以示吉庆有余(取“鱼”与“余”谐音)。糖果糕点等,赴宴作客者可携归家中以飨孩童。
(1)婚宴 结婚酒席一般延续三天,大户人家亦有五天的。第一天搬嫁妆,称“闲饭”,第二天为正餐,称“拜堂酒”,第三天称“送风酒”。正餐最为隆重丰盛,以舅为尊,坐中堂首位。新郎新娘向诸宾客斟酒。酒席设新娘专席,新娘入席称坐待筵,由四位未婚姑娘侑食,但只象征性的吃一些。沙柳以“送风酒”最为丰盛。入夜闹洞房,洞房中设案席酒宴、糖果。新郎新娘男左女右坐在床沿上,伴郎伴娘分坐两边。在群人的嬉闹中,首先新郎新娘喝“合卺交杯酒”,弟兄朋友则对新郎新娘百般戏谑,采取各种各样,花样百出的方式来戏弄新郎新娘。送洞房往往一直到东方吐白,金鸡唱晓,大家方才尽兴,吃了洞房面,新娘给送洞房者分发红鸡蛋、糖果等,然后关上窗户、门,燃放关门炮,送洞房方才结束。
(2)丧宴 谁家有长辈去世,出殡时晚辈们要事先准备祭品祭拜长辈。祭祀因时间和地点分堂前祭、路头祭和桥头祭三个程序。堂前祭一般由儿子或孙子做。祭祀仪式:由道士先生主持祭礼,边念祭语边传食祭品,意思是要求晚辈敬献给死者食用。长子跪接祭品,再送上供桌,一件件传食完毕,再三叩头敬拜。祭品有荤菜:猪肉(肋条)、黄鱼、猪头、鸡)、鸭;素菜有:豆腐、香干、空心腐;还有五色果(花生、桂圆、南瓜子、枣子、栗子等)、糖果、干果等;配上麻糍、麻糕、佛手(与麻糍同一原料,做成佛手形状)组成的主食;再添上三杯酒,一些香烛。
旧时,人死后,丧家办羹饭待客。中餐为正餐,晚饭称“上堂饭”。因菜肴中必有一盘豆腐和猪头肉,故俗称“豆腐羹饭”或“吃猪头肉”。
(3)寿宴 民间一般年至60至(59岁),在涎辰日开始做寿,乡村谓“做生日”,由女儿送长寿面之类表示心意。民间做寿,旧时十分隆重,富裕之家设寿堂,悬挂寿轴、寿对,张灯结彩。平常之家庆寿以亲朋团聚表示祝贺即罢。庆寿宴可提前,以当年为限,但一过生日,即使是当年,也不能举行寿庆活动。
(4)上梁、进住酒 建屋须择日动工,选时辰上梁,亲戚均要送礼祝贺,至亲必用庆篮担挑菜肴和糯米麻糍,俗称“拔橱”。栋梁正中挂红布讨彩,并贴红纸对联,放鞭炮、抛馒头、五色果欢庆。上梁之日主人家办上梁酒,宴请工匠和亲朋,称“竖屋酒”。
进住要办“进住酒”。旧时事前不通知亲朋,意思是不向亲戚讨人情。只是到了现代,择好日子事前告诉亲朋好友前来贺喜。民间有这样一句俗语:“上屋搬下屋,出脱一箩谷。”意思是进住要花钱财办酒席,宴请亲朋好友。过去进住时,邻居朋友只送一把米面,至亲要送馒头、面食等,主人设筵席款待,现在则送面和“红包”。 
(5)拜岁 正月接拜岁客,家家户户上辈人都要在家里备好桂圆、红糖等茶泡,拜岁客来了,先用茶招待,茶有桂圆、荔枝、红枣、红萝卜丝等,但拜岁客一般不吃“茶泡”,即不吃茶中的桂圆、荔枝等,只喝几口清茶,最多喝三口,俗称“吃茶泡,呒娘教”。吃了茶后,再请吃炒米糖、水果、花生等糖果,吃过糖果还吃点心——“浇头面”。中饭或夜饭则备丰盛酒席。
(6)分家分好财产后,就是选择吉日“分灶”。分灶后,娘家必担庆篮担,内装佳肴,洋糕之类,称“望分家”,是日备酒,以娘家送的菜肴宴请亲邻叔伯。
(7)请人办事、来客招待酒席 县人招待客人一般以九大碗为主,规格较高者菜肴多至几十多盘欢度节日、饯行接风、应酬答谢等,都可举行家宴,宴请宾客。家宴一般由主妇亲自下厨,精心烹调菜肴。家宴亲切随便,融洽欢乐,能充分交流宾主感情。
酒席种类
三门民间传统宴席历史悠久,民间一般“九大碗”招待客人,因为这种宴席由九碗组成,就名为“九大碗”。富裕人家或大户人家宴席还有四盆八碟,十六会签、廿四会签,三十六会签等。
“九大碗”是我县最常见的招待客人宴席,一般这种宴席由九碗组成,菜单是:肉圆、红烧肉块、鱼胶、花生、鱼、络笋、豆腐、鸡蛋铺、鸡肉。肉圆、红烧肉块、鱼鲛、鸡肉是九大碗必不可少的菜肴,其他五碗菜肴依富裕条件的不同而有变化。“九大碗”多见于普通百姓宴请客人,九碗菜肴山珍海味齐全,营养丰富,搭配合理,老少皆宜显,色香味俱全。反映了三门古人待客不求奢侈,不摆排场,但求实惠,自奉节俭的一种务实精神。
四盆八碟,俗称四盆八,在九大碗的基础上加上海参、莲子、羊肉等组成四大盆八碟,共十二只菜肴。
十六会签由冷盘十六碟、热菜十六碗,茶点十六种组成,十六会签全席山珍海味,咸辣酸甜齐备,蔚为大观,多用于宴请特别高贵的客人。
 
风味食品
三门风味食品以米粉类、麦粉类为主。现就一些较有特色的食品作些具体介绍:
(1)清明馍糍 节日食品。在清明节前后,先到田野采摘绵菁(佛耳草)、糯米菁等嫩草,洗净煮熟,逼掉汁液,晒干,捣碎,到清明节那天再拌入蒸熟的糯米粉中,放在石臼里捣匀,然后擀薄切块。菁馍糍或菁团是清明节必备的特色食品,也是上坟主要供品。
(2)青燕 节日食品。在清时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采绵青(鼠曲草)、糯米青等嫩草,煮熟捣糊,拌和糯米份揉成团,有的直接用菁叶汁和糯米粉拌和揉成团,中裹馅料,有甜有咸,再在正反两面垫鲜楮树叶或竹箬,用蒸笼蒸熟,别有清香,且能助消化,增加维生素,老少咸宜,亦常作上坟供品。
(3)乌饭糢糍 春夏之交,采摘“山乌饭”(一种野果)嫩叶,捣碎过滤取汁,浸上糯米。数夜后,米变成了蓝黑色,然后蒸熟再捣成馍糍。色乌紫,撒上松花粉,外黄内乌,其色泽乌黑有光,食之有鲜美味,别有一番风味。四月八日为耕牛生日,这一天,耕牛一律放耕,人们待之如“上宾”,用乌饭麻糍饲牛,用黄酒、鸡蛋喂牛的习俗,人们也吃乌饭麻糍过节,名为"人牛共食"。
(4)冬至圆 节日食品。冬至“圆”的馅料裹外不裹内的。农历冬至日,家家户户取糯米粉做冬至圆,先行祭祖,然后当正餐吃。制作方法简单:取糯米粉兑水反复揉成团,再揉成乒乓大小,放入开水中煮,熟后置红豆粉(红豆炒熟磨粉,拌以红糖及少量芝麻)中滚擂而成,称擂圆,待整个圆子粘满糖炒粉即可,这是甜圆。软糯香甜,为冬至节日食品,故又称“冬至圆”。咸圆,先把糯米粉搓圆捏成窝,再放进用猪肉、豆腐干、冬笋、川豆扁、红萝卜、白萝卜等多种佐料切成细丁为馅,放开水中煮,熟既可。冬至圆平时主要在定亲等喜庆之时,放在川篮(一种柱型有格的竹制品)里同“米团”配对作为礼物。谐“团团圆圆”之意。
(5)羹(扁食、汤包) 猪肉、豆腐干、冬笋、咸菜、虾皮等多种佐料切成细丁作料,炒熟后裹入擀薄的粉皮里,然后做成粳。可蒸煎,可汤煮。是三门农家夏至节令食品。那时正是插秧季节,农家以此为点心送到田头吃,故又有“田羹”的叫法。它是由小麦粉做成方形薄粉皮(有的加入绵青汁,做成青粳),内裹预先炒制好的馅料,做成耳朵状像饺子一样的食品,或下锅煮沸吃,或上笼屉蒸、煎都可。

 v -


!
Spf(6)米面 大米粉蒸熟后,捣块压丝,晒干可久藏,又称“面干”。
(7)豆面 以淀粉蒸熟,后杠压成丝晒干,青绿有光,滑润可口。和作料汤煮,称“豆面”。又可作小吃,称“豆面碎”。天寒时加辣热食最佳。以亭旁等地的蕃薯淀粉加工的豆面为佳,称“蕃薯豆面”,其他淀粉加工的豆面次之。
(8)炊饭 以糯米蒸熟,粒粒晶莹,因不粘,香甜又有韧劲。浇上肉末等味道更好吃。
(9)麦虾 旧时的“麦虾”是穷苦人家的主食。将麦粉搅拌成粉浆,但要求粉浆有韧度,以筷子插入其中而不倒为准,徐徐注入少量的水,刚好淹没粉浆,谓之“养浆”。等到青菜等佐料加水烧开后,再用菜刀将粉浆顺着盛器沿口一刀一刀地“刮”下锅。入锅后的粉浆既不像长长的面条,又不似团团粉块,其状如虾,故称“麦虾”。现时的人聪明,一改配料为香菇、笋丝、牛(猪)肉丝、鲜虾、蛏或蛤蜊等上乘山海珍品,主料麦虾不变,上碗时再加葱蒜、酱辣等佐料,自然其味鲜美,其香醇厚,其状独特,其色纯正,撩人胃口,既迎合了现代人的口味和营养观,又满足传统怀旧的心理需求,成为传统小吃的新品而风靡江南。
(10)麦饼  有咸、甜两种,甜的以芝麻海苔为馅,咸的以肉末、葱花、虾皮等为馅,平锅油煎,香软可口。熟后中灌鸡蛋者更佳。在农村,手巧的农妇经常用麦饼招待客人,或在农忙的时候带上几只麦饼去田头干活,当干粮。 ho}G]y 咸甜共盘的鸳鸯麦饼(双味麦饼)可称得上是麦饼中的上品。
(11)炸虾以海虾去须,裹小麦粉糊,入锅用文火炸,掌握好油温及火候,炸的时间要短,约八、九成熟即出锅,可另配调味品蘸食。另有以小麦糊裹豆腐、萝卜丝、葱花等作馅料,入油锅炸成金黄既可,香脆可口。
(12)糟羹 以米粉或薯粉入汤,杂以多种佐料制作成羹,有咸、甜两种,为元宵节食品。咸糟羹的主原料为米浆,佐料为芥菜、香干、目鱼干、虾皮、川豆板、冬笋、牡蛎、花生米、香菇、咸肉等,切成丁混烧成鲜香美味的糊状小吃。 9m%+-6#| 甜糟羹是以湿淀粉、红枣、蜜枣、荸荠、金桔饼、桂圆、红萝卜丝、花生米、红糖等烧煮而成的,平时以薯粉制作者,称“山粉糊”。一般新媳妇家当年必备,又称新妇糟羹。高枧一带新人结婚的正餐夜还要将羊肉切丝煮成汤再兑入湿淀粉和甜羹的原料,同煮成羊肉羹,又称坐堂羹、和合羹。 +xYg(13)糯米圆 以糯米粉做丸子,粒粒如珠玑落玉盘,与弹涂鱼干等海产品加佐料合炒者为“炒圆”。是沿海群众招待亲朋好友的高级点心。
(14)糯米饼 将揉好的糯米粉团内嵌料,和麦饼所包的馅大同小异,用手掌轻轻拍打成饼状,以温火烙熟。嵌料有甜有咸,甜以芝麻、花生加糖。咸的以肉丁、香干、笋丁、粉丝、虾皮、葱花等炒熟作嵌。
(15)麦焦 以麦粉打糊摊制薄皮,中裹多种荤素馅料,卷成筒形。现卷现食,也可油煎。旧为三门城乡传统特色节日食品,过年、中秋等节日都少不了它,今渐成日常小吃。是一款菜香四溢,味道十足蕴含团圆之意的食品。先做好圆如满月的粉皮备用,再炒制菜肴包裹成竹筒状即食,也可放在锅里烙成金黄色装盘吃。原料主要有米面、萝卜丝干、蛋皮、土豆丝、豆芽、芹菜、肉丝、笋丝、香干丝、香菇、蕃著面等。
(16)团 用上等的糯米粉揉成团,裹上肉末、茭白丁、香菇、虾皮(谐音虾兵)等馅料,放入刻有梅兰竹菊、双喜、和合等喜庆图案的“米团”印里造型,做成磨盘状的美食,上笼屉蒸熟,即成了软糯鲜香的名小吃。而往往有米团必有配对的“圆”,合意为“团团圆圆”。
(17)松花饼  { AAi x :::    是糯米粉兑入一定比例的天然松花和白糖揉和后温火烙成。用糯米粉加糖,掺上少量新采的松花,揉成粉团,切片烙熟,黄澄澄、软绵绵,吃来柔糯香甜,糯而香甜,百吃不厌,有明目功效,是配肴的好食品。
(18)手打面 粉食品种名称甚多,其中手打面最普通。麦粉面从前都由家庭妇女以面杖(俗称“擀杖”)擀轧后用薄刀切成条,称“面条”, 用面棍擀成面皮,撒上山粉,擀压、摊开,再撒上生粉,再卷再擀,待擀成薄薄的面皮后,将面皮折叠切成面条。锅中水旺火烧开后,下入面条,面条一熟立即捞上,盛入备有汤料浇头(高汤、味精、盐、油等佐料调制成)的大碗,入嘴滑爽、香韧,汤味鲜美可口。60年代开始,逐步改用机器加工,称机器面或机面。机面也有晒备用的。
(19)鲞粥 以虾皮、豆腐皮、白鲞(黄鱼鲞)、鲜肉末同煮的,富有营养。以前的鲞粥是民间专供产妇吃的,是产妇坐月子的必备食品,因此每有媳妇生产,亲朋好友必相送白鲞、虾皮慰问。
(20)瓜丝熬 南瓜切丝,加面粉、鸡蛋、盐、和水搅拌,用小火慢慢地将饼煎熟,煎黄一面后,翻面,再煎另一面,直至两面都煎熟、煎黄。倒扣在干净的熟食案板上,用刀切成小块,装碟即可。
(21)糯米蛋糕 用料为鸡蛋、白糖、糯米粉各1/3。先将蛋汁用箸打烂发透,加入白糖搅拌待融化后再倒入糯米粉拌均成粉糊状,上笼时先把炊巾浸湿平铺在笼格内,四周竖起,再将配制好的粉糊注入,让其自然散开,厚度约3公分,放热镬上猛火蒸熟。取出切成菱形小块即成质软、色黄、味美的可口食品。家常食用,招待宾客皆宜,作筵席中的“道食”更受青睐。
(22)状元糕 糯米粉兑水再渗入白糖拌和,将半湿的粉放入状元糕蒸在中间夹入一层层海苔拌红糖蒸熟,蒸出来后盖上吉祥喜庆的红印,就成了“状元糕”。这种香糯软口,蕴含喜庆之意的小吃,县人遇有进住和考上大学的,亲朋好友须相送“状元糕”、“庆糕”表示祝贺
在中间夹入两层红糖,底上撒一些海苔,蒸出来后盖上吉祥喜庆的红印,就成了“状元糕”。香糯软口,蕴含喜庆之意,遇有进住或考上大学的,亲朋好友往往相送“以示祝贺。 rloxM~7!,)  
(23)庆糕 糯米粉兑水再渗入白糖拌和,将半湿的粉放入有花型纹饰的印模里压模后蒸熟,就成了“庆糕”;
(24)米漾糕 米漾糕 zb4@U=?w} 三门远古时就有的著名小吃,上叶山董一带是其传统产地。细白如雪,内如海绵,蓬松软口,米香四溢,不粘牙。它的做法是纯原始的操作,先将早籼米浸软,用石磨手工磨出米浆,布袋挤出细浆过滤,调入白糖、酵种。蒸笼里先放好纱布,将米浆倒入,先文火后猛火蒸熟即可。 mejNa(D ^  米浆糕由于难以保存,对新鲜度要求高,卖糕人往往是夜做晨卖,过午就难吃到了。
(25)重阳糕 
又称糯米糖糕。为重阳节食品,取步步登高之意。糯米粉蒸熟后捣糊,压制成方,吃时临时分切。其内糖馅如沟,嵌以枣、栗,上撒橙肉、红绿丝,质软味甜。街头叫卖者上插各色小纸旗,更添节日气氛。
(26)豆黄糕 将黄豆炒熟,磨成粉备用,将糖饴加白糖熬煮成稀糊状,至糖汁浓稠提起不滴,能拉出糖丝然后把黄豆粉倒入锅里,加入姜汁,与糖拌和拌匀,倒在糖格中压得平平的,切成均匀小细条既成。味微辣,香甜可口。
三门风味食品中,另有年糕、粽子、糯米馍糍、垂面、馄饨、汤圆、馒头、包子、甜酒酿、番薯糕、米胖糖、花生糖、芝麻糖等多种,因在全省各地也普遍流行,这里就不作一一介绍了。
 
饮食健康与饮食禁忌
(1)饮食健康(药膳、素食、健康菜谱、养生菜谱、营养菜谱等)
民间有脱力用鸡汁的说法。对做脱力的人常以土煨鸡汁补充营养,将老母鸡和鲜三层肉同炒后放入煨鸡罐里,佐以红糖、生姜、洒以老酒作水同煨,用笋壳和烂泥封口,在炭火灰堆里煨半天,出罐后乘热食之,有强身健体之功效。
民谚云:“清明吃颗蛳,身体健如虎”。清明前后海蛳上市,民间有吃海蛳习俗。清明日食海蛳可明目,食鲜笋能健脚骨,立夏吃青梅可明目等。
补三伏,谚语:“头伏水鸡(山坑蛤蟆),二伏鳗,三伏老酒和桂圆。”三伏天天气炎热,农事繁忙,以增营养。
(2)饮食禁忌(饮食搭配禁忌、孕妇饮食禁忌、老年人饮食禁忌、儿童饮食禁忌等、病人饮食禁忌等) 民间禁忌颇多,大多以避灾祸、招吉祥为准则。忌将碗覆置,忌将筷子搁置碗上或直插碗中,吃饭时忌用筷子敲碗,忌用脚踩饭粒等。。(陈建华 讲述  郑士杰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