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非遗保护

陆路交通、出门习俗等

上传时间:2011-04-14  浏览量:4351

1、陆路(驿站、驿道、路廊、公路、桥梁等)
宋代时就有驿道自临海经高枧通往杭州、宁波。驿道宽1 米,路面以大小相似的石铺成,有石拱桥5座,石板平桥2 座,石矴步2处,在珠岙设有珠岙驿。以县城为中心,有大路、支路幅射各乡村,大都是石路、石板路、泥路相间,山区、半山区以卵石路这主,路面狭窄,间有路廊供人歇息,1934年,仅杭临公路13公里在吴岙、高枧经过。建国后,公路陆续兴建,实现了乡乡通公路。最早的高枧至海游公路于1955年中旬通车。高枧至杭州、临海公路解放后即已通车。
2、交通工具(马、花轿、、人力车、手拉车等)
以牛马作交通工具,历史悠久,供行人代步。这种牛马经过专门训练,行走稳妥,而且识途,可省游人徒步之苦。
轿子,为旧时民间代步工具,种类较多:有椅子轿、竹制,形同坐椅,无脚,前后系绳,中穿竹杠,两人肩抬,雨天上覆篾篷。座栏桥,亦竹制,与前者雷同,有围栏、坐板、靠背,抬法相同。高轿,藤制,形同靠椅,有扶手、踏脚、靠枕,两杠由扶手下穿过,顶端两杠间缚一竹片,供搁置两肩,上有篷架,晴天罩蓝布轿帷,雨天覆篾篷。小官轿,为方形轿,两侧开小窗,前有轿门,亦竹制,抬法与座拦轿同,多供妇女代步,贫困者亦有以之代花轿娶新妇。花轿,专供娶新娘用。外部全用木雕装饰,涂以红色、金黄,顶安铜镜,四角悬彩须,轿夫4人,另有4人轮换。解放初,各类轿子逐渐淘汰,为自行车、机动车所代替。
20世纪50年代以后,自行车才逐步兴起,然后遍地开花,逐渐成为“自行车王国”。
手拉车是解放后随着交通道路的改善,才逐渐推广发展起来。双轮的为拉,在60-90年代,手拉车一直是城乡人民主要的交通工具。
近代交通工具更新的特点:传统的代步工具被人力车、自行车、三轮车等人力作为牵引的交通工具取代,机械动力牵引的交通工具也日趋重要;更新过程城市较乡村显著。这一切与城市乡村的发展也有着直接的关系。
    3、出门俗(出门禁忌、坐船禁忌、抬轿歌谣、行船歌谣等)忌讳 

旧时外出远行,必择吉日起程,近路者亦拣“双日”。对远行亲朋,须馈送路菜。儿童外出,尤为重视,肩挎历书,以示“百无禁忌”,途中过桥,常由长者挟腰,儿童手足悬空,谓如狗行而过,保途中平安。    

(陈建华 讲述  郑士杰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