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遗名录:海游六兽
海游镇位于县境西北部,是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面积146平方公里,人口八万五千,辖5个社区、63个行政村。地属河谷平原,南北山峦耸峙,屏障县城。珠游溪自西南入境,成“7”形转东南入海游港汇入东海。
早在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海游即为宁海县治所在地。
海游百姓的“迎六兽”活动历史悠久,据章氏家谱记载为五代十国年间。海游人蒋乾在后梁任指挥加封招讨副使,及后唐灭后梁,蒋乾不降,自刎以殉国。家中5个儿子闻讯,以“父死于忠,我辈当尽孝以全忠。”投眠牛潭自溺而亡。后唐庄宗皇帝感其一门忠孝,追封蒋为靖德侯,五子为太尉,下旨于眠牛潭边建太尉庙,族人则奉为境内之主。每年元宵节,圣象巡行四境,狮子开道,白象、麒麟、梅花鹿、犀牛、三不象(龙头、马脚、狮尾)等五兽随后。海游“六兽”中,除开道的狮子外,其余五兽上都坐着一位古代人物,这些人物均由身穿戏装的小孩扮演,和抬阁中戏曲人物一样,当代风俗,能被选为扮演六兽和抬阁的小孩,日后定有出息,有好运,古代全是男孩,如今也有女孩了。六兽上坐着的人物都有一定象征意义,如犀牛上坐老王,以示江山一统;白象上坐小王,以示如意吉祥;三不象上坐皇叔,以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麒麟上坐送子娘娘,以示麒麟送子;梅花鹿上坐荷仙姑,以示平安和谐等等。
迎游队伍中还伴有头牌、旌旗、鼓亭、抬阁等等。《五兽》出行前,必须先由族中长者焚香祭祀,请出靖德侯和五太尉神像,绕祠堂及四方路口一周。出迎时,狮子左腾右跃,为迎游队伍开路。走在最前面的为“头牌”, “头牌”由12扛牌坊和24面五彩旌旗组成为前导,伴以鼓乐,类似现代的仪仗队。随后即是五兽和抬阁、鼓亭,通常是“一兽一抬阁”,后来发展成一兽后面有二、三扛抬阁。最后是龙旗队,亦伴有吹打乐。迎游队伍长达数里,所到之处,万众迎候,虔诚祭拜,一时鞭炮齐鸣,鼓乐喧天,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六兽和鼓亭、抬阁的制作极其精美。六兽的制作,以木竹为做骨架,高2米余,长约3米,以呢绒或彩布缝裹,贴上各色彩纸,动物形象逼真。鼓亭则有木、竹为架,外裹彩布或彩纸的“纸糊亭”和以松柏枝扎成的“松柏亭”。抬阁则是将妆扮成戏剧人物的小孩固定在一个高三、五丈的架子上,表演一个戏剧场面,如“八仙过海”、“刘皇叔招亲”、“大闹天宫”等等。
一.基本特征:
1、它是古代元宵节海游太尉庙庙会中的一项民俗节庆活动。“迎六兽”中必定伴有头牌、抬阁、古亭,由狮子开道,白象、麒麟、梅花鹿、犀牛、三不象(龙头、马脚、狮尾)等五兽随后。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2、富有象征寓意,海游“六兽”中,除开道的狮子外,其余五兽上都坐着一位古代人物。如犀牛上坐老王,以示江山一统;白象上坐小王,以示如意吉祥;三不象上坐皇叔,以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麒麟上坐送子娘娘,以示麒麟送子;梅花鹿上坐荷仙姑,以示平安和谐。
3、迎六兽活动中溶入了民俗文化学、艺术美学以及哲学思想,充分显现了人民大众的处世观念和理想追求,整个活动贯穿着高台教化和寓教于乐的理念。
二. 主要价值:
1、艺术价值:六兽及抬阁、鼓亭的制作展示了木匠、竹篾匠和民间艺人的智慧,集文学、绘画、雕刻,剪纸、音乐、戏剧于一体,综合了各种艺术因素,使之完美地统一在整个迎龙活动之中。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2、社会价值: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智慧和民间艺术的魅力,迎游活动的过程不仅是娱乐的过程,更是凝聚人心的过程,迎游活动映衬出社会的社会和谐、吉祥安宁。
3.民俗学价值:迎六兽活动出现在整个灯会或庙会之中,充分展示了当地的民俗风情,它能为三门湾民俗文化的作用与功能的研究提供有力的历史佐证。
迎六兽活动多次参加县民间艺术大会串及踩街活动。2007年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