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非遗保护

省遗名录:高枧古亭抬阁

上传时间:2007-05-15  浏览量:4531

    高枧古亭抬阁据郑氏族谱记载:始祖郑虔于唐朝从河南荥阳迁居台州,至明朝万历年间,高枧郑氏维明德公后有五子(现称五个房),子孙繁衍生息,兴盛发展,秉承祖德遗风,勤俭持家,崇尚礼仪,村边临溪赛雨庙供奉着当今白鹤大帝金身和龙王金身。后山香石庙供奉行君金身,以赛雨庙香火更为旺盛,每年正月十四都要举行庙会。祖上为显耀其家族殷实兴盛,叫五房儿子各制一杠古亭抬阁于每年元宵节庙会举行出迎活动。

 

高枧古亭抬阁出迎活动以特色鲜明的民俗传统文化贯穿始终,活动项目内容不但有民间美术、民间雕刻、民间手工技艺展示,也有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戏曲等,传统古亭抬阁加上五兽、采茶、莲花落、三十六行、高跷等共同参与出迎,活动规模日渐扩大。而且出迎仪式讲究,包括祭祀仪式和出迎线路,整个内容都是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动静结合,虚实交融。

高枧古亭抬阁工艺精美,内涵丰富。制作的古亭选用上好的樟木、楠木等优质木料,遍请雕刻名匠,历时多年,精雕细琢而就,有“千工亭”之称。制作的抬阁工艺精巧,表现一个戏剧场面,非常生动,富有情趣。

高枧古亭抬阁影响大、声势广。全村五房共同参与,参与出迎活动人数多达1000余人,场面蔚为壮观。不仅吸引附近的百姓,还有邻县的观众慕名而来。人山人海,盛况空前。

  



.基本内容

1、活动内容丰富

高枧郑氏分5个房,每年元宵举办庙会,必须于正月初八日在赛雨庙前、村中的余庆桥两头、防洪沙岗及上堂等地分别插上“蜈蚣旗”,告之周边邻村要“迎十四”。至正月十三日下午,郑氏最大的房大路房的狮子到赛雨庙大殿拜金身;抬阁的扮演者在各族长者的带领下到村祠堂祭拜祖宗,祈求祖宗保佑转天“迎会”顺利平安。正月十四日中午,鸣炮为号,各房的鼓亭、抬阁均到赛雨庙前集中,五房出迎第一年顺序先是大路房——后山房——四吉房——楼下房——五房排列。逐年按顺序交替,轮流值年,轮到值年的为“头首房”,每次出迎“头首房”排在出迎队列第一位,队列最先是先锋队大刀开道(古时道路狭小,两旁有草木挡道,用大刀砍伐两旁草木),其后狮子问路开道,全付鸾驾、纛旗前列,乐队伴奏前引。古亭抬阁紧随其后,赛雨庙当今白鹤大帝金身和香石庙行君金身断后,善男信女有的手拿皇照,有的身背袈裟,簇拥前后,同时伴有五兽、龙灯、采茶、莲花落、高跷、三十六行等民间表演。

2、活动形式讲究

高枧古亭抬阁出迎线路统一安排,不走回头路,出迎时先举行出迎仪式,出迎仪式由值年房中长者主持,头天戒斋沐浴,现今为村主任宣讲。宣布出迎时,鼓乐喧天,鞭炮齐鸣。出迎时先放三十六铳上马炮,每迎到一个集中地,村民礼炮迎接,舞龙、采茶、莲花落进行表演。表演完毕队伍接着巡游。正月十四日下午游毕,入夜黄昏再次集中古亭、抬阁和相伴的龙灯、采茶、莲花落、三十六行、高跷等表演队伍到本村各房集中点再次表演,每到一地等候恭迎的村民礼炮齐鸣。游毕五房随后古亭上山到后山塘“震龙”,抬阁在阁山头等待,山上古亭在后山塘由乐队伴奏,用三连铳连放三十六铳。震醒后山睡龙,要它醒来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礼毕炮停,然后回阁山头与抬阁穿插汇合,到赛雨庙前放三十铳下马冲,至此整个迎会结束。事后,轮到值年的把两尊金身送回各自庙中供奉。

3、制作工艺精美

高枧古亭抬阁及伴迎的五兽等道具以制作精美而闻名。古亭抬阁均以樟木、楠木等优质木材制作,遍请雕花名匠,历时数年制成。每个古亭高约2,造型优美,雕工精细,古亭分上下两部,下部亭中置一大鼓,出迎时由1名鼓手隐身其中,随乐队伴奏节拍韵律不断击鼓。上部有楼台亭阁,雕梁画栋,雕有帝王将相、戏剧故事、花鸟虫草、才子佳人等。人物、景致、飞禽、走兽,栩栩如生。而抬阁古时由壮汉抬着巡游,今改为轮子行走,抬阁设计有上下两层,上层人物由纤细铁杆向上托起,抬阁的诱人之处在于穿着古代服饰的小孩不是一般的坐着,而是腾悬在空中,聪明的设计者不会让观众看出破绽,这就是抬阁中被称为“发”的技巧。一“杠”抬阁扮演有三五个人或七八个人物,表演一个戏剧场面,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白娘子盗仙草”等等,抬阁制作精巧,人物扮演生动,夜间彩灯交相辉映,雍荣华贵,更显得美轮美奂。

4、活动影响广泛

高枧出迎古亭抬阁族人踊跃捐粮助银,全村五房踊跃参与,连同伴迎的其他表演多达1000余人,各房中主要青壮年担当出迎骨干,村中聪慧漂亮可爱的小孩被推选为坐抬阁者。沿途观众夹道相迎,人山人海,盛况空前,影响广泛。

    



二.主要价值:

1 艺术价值:古亭抬阁的综合了民间美术、民间工艺、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戏剧等多项民间艺术,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美学价值:高枧古亭抬阁有着民族文化历史的深刻内涵,饱含着人民大众健康活泼的审美情趣和喜怒哀乐,展示中华民族传统文明和当代人们精神风貌,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3、历史价值:高枧古亭抬阁为三门湾传统文化的研究提供很好的参考佐证。是反映儒、道、释三家文化相互包融的充分体现。

古亭抬阁出迎活动代代相沿,文革期间出迎活动一度中断,全部毁坏。1978年,郑姓五房重造古亭抬阁,在元宵节重新恢复出迎活动。2002年参加三门中国青蟹节民间艺术广场展演,多次参加三门城关元宵踩街巡游活动,并进行史料挖掘整理,拍摄照片,制作专题片,建立传承队伍,2007年被省文化厅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