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非遗保护

省遗名录:上鲍木偶戏

上传时间:2011-04-07  浏览量:4470

    亭旁镇位于三门县城南9.5公里,上鲍村属亭旁镇,位于亭旁镇西部二里处,前有亭旁溪与杨家村隔岸对望,后有大浪岭为依靠,系河谷平地,四周青山叠翠,溪涧迴流。地理坐标为北纬29.2度,东经121.2度。
    木偶剧,历史悠久,据唐《乐府杂录》记载,汉朝谋臣陈平制作木偶立于城头,巧妙解脱匈奴围困,木偶因此立了大功。为此汉高祖刘邦钦赐金牌,并下圣旨命人到全国各地演出。北宋末年,金兵南下,木偶戏随南宋南渡涌入江浙,一直传承至今。
    上鲍木偶戏系布袋木偶,又称独脚戏,只有木偶头部,没有下身。一般由二人操纵表演。在一张八仙桌上放蔑箱,竖插扁担,小舞台挂其上。主艺人坐箱子上,右脚踏大锣、小钹,右手打小鼓、小锣,左手食指套木偶头部、大拇指和另三指分别套布袋袖子,为木偶左、右手,能灵活表演各种动作。另一人负责吹唢呐,拉胡琴配乐。曲调多以越剧流水调、民间乱弹或自由小调为主,辅以高腔,是一种边演边唱的民间戏曲艺术。木偶表演动作丰富,尤其手的动作,可细腻地表演出人物的各种情态。主要表现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等故事。
    目前,布袋木偶在三门县亭旁上鲍村得以完整保留。这种用木头人“虚拟”表演的戏早于人演的舞台剧,具有表演性先于、优于文学性的特点。是“民间戏剧”、“平民戏剧”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上鲍木偶戏的表演方式、身段、场合、习俗等方面的研究,有助于木偶艺术的发展。是研究宁、绍、台方言在民间戏曲中运用的活例证;具有丰富、独特的民族造型艺术和服饰文化价值;其每件作品都有当时的历史背景,是我国民间戏曲的集中反映,为我们了解民间戏曲近代的发展提供了活化石的作用。2007年,上鲍木偶戏被列为台州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