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遗名录:杨家祭冬
上传时间:2011-04-07 浏览量:4637
杨家村位于三门县境之西南,距县城仅9.5公里,是亭旁镇所在地,东邻横渡镇,南界临海市,西接珠岙镇,北连海游镇。全村1200余户,4500余人,为三门最大自然村。
杨氏鼻祖叔虞系周武王三子。传至汉代太尉杨震,居长安静恭里分浙、闽、淮、蜀四院,杨家系浙院后裔,聚居宁海县松坛。元代,农民起义首领杨镇龙抗元失败。杨家始迁祖杨宁叔侄共谋起义,兵败后由松坛潜来亭旁隐居,至今已有700余年之历史。明初建立宗祠(家庙)后,即把冬至祭祖作为头等大事,逐渐形成一套礼仪完善、隆重庄严、规模宏大的传授忠孝道德的祭冬仪式,历代沿袭不废,即使“文革”期间,亦照常举办。
杨氏祭冬习俗神圣庄严,礼仪规范。主祭者必须是三代以上,两老双全,子孙兴旺且无缺损,在轮值到的房中隆重筛选。其他执事等人员,必须由有文化,年老有威望的人充任。拜冬者必须是杨姓男丁,由各房轮值。冬至前三日,由轮值到的一房,大开家庙左右两扇大门,(中门不开放)挂灯结彩,张贴对联,制作祭品。家庙中门只有杨姓子孙考中举人以上功名或有显赫官职的名人前来祭祖才可打开,红毯铺地迎接。祭祀者均须事前斋戒沐浴,穿着礼服祭祀。仪式开始,先整冠束带,净手拭巾,点香插烛,奏乐鸣炮,然后执事就位。
杨氏祭冬规模宏大,祭品精湛。祭品种类花样繁多,有全猪全羊,五祀五牲,五谷茶酒,千张纸烛,大盘小碟,高碗低盆等祭祀供品。大厅陈列着亭台楼阁、渔樵耕读、八仙、十二生肖、宝塔以及精致的盆景、根雕等,富丽堂皇,神圣庄严。祭品和工艺品都是族人自己制作。
杨氏祭冬程式繁多,规矩讲究。冬至日子时,先由地保巡村敲锣,催醒老人、名人前来拜冬。寅时祭冬开始,绝不能误时。祭祀仪式有主祭1人,陪祭4人,执事8人,读祝、喝礼与童男童女各1人,主祭与陪祭者三叩九拜,三献茶果肴馔,千张锡箔,以及冬至圆等祭品。赞礼者朗诵祝文,全场肃静谛听。接着老人、名人、来宾及子孙,皆要听从喝礼者指令,左昭右穆,雁序跪拜。仪式举行后是庆寿,必须上演吉利戏。而后再连演传统大戏六昼夜。最后一夜演戏结束时,一定要关老爷扫棚,驱除闲神野鬼。否则要罚戏。看戏的观众,男女不能混杂,礼堂是长辈、名人与来宾席位,天井是男丁观众,两横厢楼上,才是妇女的坐位,男丁不能上楼混杂。冬至日寅时开锣演戏,如果届时戏班请不到或误了时辰,则是值年的一房犯了族规,激起众怒,要砸碎值年房头脑人的门壁,以示惩罚。传统祭冬凡年满60岁的老翁,都可参加于家庙举办的“老人宴”,以教育子孙尊老敬老与忠孝道德。
杨氏祭冬以继承发扬祖宗忠勇、清白为立姓之本。创造尊老爱幼,团结友善,激励上进,崇尚礼仪的和谐社会氛围。使我国春秋奉祀之礼仪制度,传承不衰,以弘扬中华民族之优秀传统,增强中华姓氏之凝聚力。杨家祭冬保留着古有仪式,实为周礼之典范,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