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农村文艺人才是文化馆必须履行的工作职责
|
|||
培养农村业余文艺骨干历来是文化馆传统的工作职能之一。建国以来,文化馆通过各种方式培养了大批农村文化艺术人才。不少人就是从文化馆的辅导班中走出去成了艺术家的。也有不少人因为接受了文化馆的培养,人生道路得以改变,生命质量得到提升。人们根据兴趣爱好,在文化馆里愉快地接受培训,文化馆人也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到农村进行辅导。那个时候,尽管城乡享受文化服务的机会谈不上均等,但至少还有不少文化馆人把培养农村业余文艺骨干当作必须履行的工作职责之一。所以,回想当年,至今一些老文化馆人兴奋不已。但是,这些年来,不少文化馆越来越机关化、行政化,对农村文化建设,特别是对农村业余人才的培养越来越不关心了,许多业余干部不愿下农村做艰苦细致的培训工作。由于城市艺术培训市场的客观存在和需求的不断扩大,培训发展得如火如荼,很多文化馆人成了当地艺术培训的明星。由于艺术培训名利双收,对单位对社会对个人都有益处,大家自然都会乐于为之。然而,反观乡下,就很难再见到文化馆人辅导培训的身影了,农村文艺人才的培养已在相当一部分文化馆工作职能中逐步淡出和消解。这是一种应引起我们高度关注的不良倾向。
也许有的人会说,城里人有培训要求,满足他们也是工作份内应做之事。农村人口分散,培训成本也高。这是一种很错误的认识和借口。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建设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党和国家之所以把文化馆定位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其目的就是要通过文化馆开展的各类文化活动,实现其对全体纳税人服务的目的。农业、农村是国家的基础,农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他们虽然被取消了农业税,但仍是纳税人。他们通过购买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间接为国家纳了税,更何况无数农民工为城市建设、为国家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他们仍然是我们服务的主要对象,我们不能因为他们人口分散,培训成本高而放弃服务。为九亿农民服务是文化馆人始终不应动摇的信念和原则。况且,长期以来,物质、文化、教育享受不平等导致了城乡差别,作为弱势群体,农民的经济收入和思想理念导致了他们在温饱都没解决下不可能把钱投入到艺术培训上来,那么社会就不应该因为这些,使他们成为被遗忘的角落。文化馆什么时候都不该忘记农民。越是弱势群体,越应该提供服务,这样才能体现社会的平等,才能通过政府提供的文化服务丰富他们的生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改善他们的生存质量。试想原本农村文化就受到城市文化歧视,若城市越肥越添膘,农村越穷越倒霉,城乡差别岂不越来越大?更没法谈社会和谐了。其它艺术单位也许可以不考虑农民的感受,但代表社会主流文化并行使公共文化职能的文化馆必须承担起相应职责。
也许有人会说,农民们土里土气,没有什么艺术细胞,对他们培训也是白搭工,此话更是差矣。艺术来源于生活,正是广大农民的生活,才产生了绚丽多彩的民间艺术。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源于农村,留存于民间艺术。正是广泛存在于乡间的民间艺人在繁衍传承着中华民族民间的艺术,前不久举行的全国青年歌手大赛原生态歌手的演唱,就使我们受到了强烈的震感,那天籁般美妙的乐音,那对幸福生活的歌颂和向往,向人们展示了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如果文化馆在农民们自生自灭的艺术追求中给予适当的培养和扶持,做好艺术人才培养工作,那么他们的传承和弘扬就会少些艰难,原生态民间文化艺术就会保存相对完整,从而使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不间断地薪火相传,继续发展着陶冶情操、偷悦身心、凝聚民族情感、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抓艺术人才的培养确实困难较多,但文化馆决不能因此而放弃自己的职责!
第一、首先要认清职责,面向农村,要牢固树立为农民服务的思想。对农民要有感情,让为农民服务成为每一位文化馆人的自觉意识。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思想道德素质,培养造就一代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文化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新农民的培养教育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把文化馆定位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并且把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作为其深化改革的方向,进一步明确了文化馆为人民群众提供文化服务的责任。党和国家对文化馆的明确定位使我们对过去的工作必须加以重新审视。抓文艺骨干培训是群众文化工作重要职能之一,如何体现其公益性,如何抓好农村艺术人才培养,是文化馆必须履行的重要工作职责。前不久《中国文化报》刊登孙若风的文章《打破城乡文化的对峙》,就谈到“在现代化进程中,作为弱势文化农村文化,若不采取措施,任其自生自灭,就会被其他文化同化、吞噬,就会在时代列车的呼啸前进中瞬间飘散。”农村文化因为自下而上环境制约需要多方面的扶持,而培养人才就是一项非常有效的措施。是播撒文化种子的最直接方式。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文化馆应把培训工作重心下移,把为农民服务作为工作重点之一。
第二、把对农村提供艺术培训制度化、规范化,并应提供经费保障。文化馆是个藏龙卧虎之地,拥有各类艺术人才,文化馆人爱岗敬业,特别能战斗。过去文化馆人为培养农村文艺骨干,跋山涉水、吃苦耐劳,做出了很大的成绩,如今物质条件好了许多,下乡培训,依然能够胜任。这些年来,我们三门县文化馆以提高农民素质为切入点,克服自身经费紧张的困难,积极开展农村艺术培训工作,利用文化馆辅导干部的专业特长,县乡深入农村为农民培养了许许多多不同类型的艺术骨干。但是艺术培训要形成规模,长期坚持下去,仅靠文化馆自身的力量是有限的,政府部门要给下乡辅导提供足够的经费保证,才能使艺术培训在农村见到成效。送文化下乡给农民送去的是一时之欢乐,而后者则是培养一支不走的文化队伍,使农村文化艺术人才遍地开花。
第三,发挥群众文化网络作用,把农村文艺骨干组织起来,以更有效地开展培训工作。文化馆与文化站是业务指导关系,文化馆可通过文化站开展工作。文化馆根据需要派员到文化站开展培训,还可通过文化站组织的文艺队帮助排练,辅导提高。甚至可以直接插到文化中心户进行具体辅导指导。对于少儿艺术培训,可通过文化站与乡村中小学合办培训班,定期请文化馆干部辅导的办法进行。若长期下去,农村艺术人才匮乏的问题就会得到解决,文化馆公益会得到更好地体现,文化馆人在辅导培训中,教学相长,综合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第四、通过各类赛事,在普及基础上不断提高和扩大农村文艺队伍质量。演出、比赛是展示培训成果的最好机会。若能长期面向农民开展届次性文化活动。历史上文化活动骨干快速成长的时期,大多是文化馆举办赛事频繁的时期,有影响的高水准的赛事活动会使农民像过年过节一样兴奋、高兴,也会非常珍惜展示自我的机会。许多文化馆,多年来坚持面向农村、面向基层的服务方式,加强对农村文艺团队和文化中心户的辅导培训,每年都要举办一次乡、镇农村文化汇演。通过汇演,可以为文化馆创作辅导干部创造一个施展个人才华的机会,同时可以发现一批人才,促进文化交流,活跃农村文化生活,让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真正达到鼓舞斗志、启迪心灵、陶冶情操的作用,在整个赛事活动中通过审查节目、帮助排练辅导,实现对农民的艺术培训,也为下一次的活动奠定基础。
关于面向农村抓好农村文艺人才培养,还有许多方法需要探索,不管怎样,只要坚定为农民服务的信念,农村艺术培养的工作一定会开展起来,随着农村文艺骨干的不断增多,农民的文化生活会丰富起来,文化的教育、启迪、审美功能也会凸显出来,新农村文化建设也会因为人才的充实而扎实有效地进行,文化馆培养农村文艺人才的责任更重了。
------获“全国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论坛”二等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