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理论园地

培育特色文化 增强三门湾次经济圈软实力

上传时间:2010-01-26  浏览量:3820

    党的十七大提出,在时代高起点上推进文化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三门是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发展起步较晚的欠发达县,但又是资源优势得天独厚、进入新世纪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沿海县。近年来,我们从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高度,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积极推进三门地域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创新,着力培育以“民俗文化”、“海洋文化”、“革命文化”、“名人文化”和“生态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三门湾文化品牌,大力营造“精致、和谐、大气、开放”人文环境,为全面加快三港三城建设,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推动县域向区域发展跨越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一、以民间艺术为渊源,构建民俗文化。
    三门民间艺术源远流长,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在国家文化部实施的中国民间文艺十大集成的搜集编纂工作中,我县有9首民歌入选国家卷,80多首入选省卷;9篇民间故事入选省卷。民俗文化活动种类众多,现有一批有影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杨家板龙、高枧古亭抬阁、海游六兽和花桥龙灯等7个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民间舞蹈《坑下龙凤舟》、《桥下车灯》、民间美术《花桥剪纸》、传统戏曲《上鲍木偶》、民间音乐《山腔调》、传统体育竞技《山董狮舞》等被入选市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其中杨家板龙长414米,艺术精湛、气势宏伟,在台州市首届艺术节上获最高奖,2004年被载入《大世界吉尼斯之最》。三门石窗技艺和《缠足苦》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县高枧乡被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海游镇被命名为“浙江民间艺术之乡”。为此,我们以保护文化遗产和繁荣民间艺术为着力点,充分挖掘、整理、加工、传承、创新民间民俗艺术,进一步提高艺术产品的文化品质,为构建民俗文化提供文化渊源。一是抓重点,保护传承文化遗产。出台《三门县民间艺术保护工程实施办法》,编制《三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成立民间民俗艺术研究会,扎实开展文化遗产的普查和宣传展示活动,启动三门石窗等专业性试点保护工作,积极做好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工作。二是抓亮点,弘扬发展民间艺术。加快推进花桥龙灯、石马采茶舞、浬浦跳马灯等代表性民间艺术的道具、音乐、表演程序的改造创新,使这些古老的民间艺术更具艺术魅力,更能受到年轻观众的喜爱。充分利用影视媒体、文学作品、城市雕塑等手段,大力弘扬民间艺术,编辑出版《三门县十大文化系列丛书》、《石窗制作技艺》和《凝固之美——三门石窗艺术的文化品读》画册(该书获中国第16届优秀美术图书金牛奖一等奖),建立石窗技艺研究所,举办民间艺术普查成果图片展。同时,着力打响“三门石窗”金名片,把三门石窗作为文化产业项目进行了包装开发,投资1000余万元,在蛇蟠岛景区建立了三门石窗艺术馆,实现传承民俗文化与发展文化产业相结合,为壮大我县第三产业的发展作了大胆而有益的探索。三是抓薄弱点,开展民俗文化活动。按照“走上来,打出去,属地展”的思路,充分利用青蟹节、农民文化节、纪念亭旁起义80周年及春节、元霄节等大型节庆活动的有利契机,举办“‘欢乐蟹乡’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年”、“三门湾民间艺术大巡游”、“文化艺术精品展”等不同内容和形式的民间艺术展演活动,展示以凝聚中国文化艺术魅力、体现沿海地区民俗追求为代表的独特“民俗文化”。
    二、以海洋资源为依托,构建海洋文化。
    三门濒临东海,海岸弯曲,港湾众多,海域总面积481.7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227公里,浅海面积56万亩,14个乡镇中有11个乡镇属沿海地带,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优势,素有“三门湾,金银滩”之美誉。其中,电力资源备受瞩目,境内可建大型核电厂两座,大型火电厂两座,大中型潮汐能电厂和抽水蓄能电站多个,终期装机容量可达2000余万千瓦,是华东地区理想的能源基地。港口岸线日益看好,境内拥有海游港、健跳港、浦坝港、旗门港、洞港五条港湾,特别是健跳港是浙江四大深水良港之一,被孙中山先生称之为“实业之要港”,并列入《建国方略》,目前已成为临港型工业的发展基地。水产资源名闻遐迩,是浙江省海水养殖第一大县,被命名为中国青蟹之乡,浙江对虾之乡、牡蛎之乡、缢蛏之乡。全县6个乡镇被省政府和省海洋与渔业局命名为“特色乡镇”。为此,我们大力挖掘弘扬大气开放、敢闯敢干、豁达包容的“海洋文化”精髓和秉性,搭建海洋文化资源与海洋经济资源相互转化的平台,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为构建“海洋文化”提供鲜活素材。一是着力推进文化精品创作,挖掘整理以海洋资源和开发海洋为题材的民间故事、民间艺术和民间传说,大力推进海洋渔俗研究,推出一批以海洋民俗、海洋信仰、海洋考古为主要内容的滨海特色文化精品。深入开展开展环三门湾文化研讨交流活动,努力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精品。二是深入开展文化节庆活动,坚持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为宗旨,借助青蟹节、纪念三门解放60周年等重大节庆,通过组织开展品蟹联谊、观光考察、经贸招商等系列活动,以项目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助推文化发展,更集中、更有效地展示青蟹文化、渔村文化和渔食文化等。三是有效推进文化旅游联动,加大策划和宣传力度,加快形成以文化休闲、山水名胜观光、海洋生态度假为一体的生态旅游产业带,全力推介新天仙配海誓山盟(三门)(即新昌、天台、仙居、三门四县旅游连线)项目,进一步推动蛇蟠岛文化创意园区建设,努力打造以仙岩洞、多宝讲寺等为龙头的人文景观品牌,以蛇蟠岛、湫水山景区为重点的生态旅游品牌和以琴江传说、满山岛为渊源的访古文化品牌。
    三、以革命老区为阵地,构建红色文化。
    1928年5月26日,三门爆发了威震浙东的亭旁起义,建立了全省第一个区级苏维埃政权,起义虽然受到反动武装的镇压而失败,但革命精神教育着一代又一代人,被誉为“浙江红旗第一飘”。为用革命精神激励教育后人,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共投入60余万元修缮亭旁起义纪念馆,该馆被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此,我们以革命老区为阵地,深入挖掘亭旁起义纪念馆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功能,特别是加强党员干部、青少年学生的革命传统教育,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激情,为构建红色文化奠定坚实基础。一是完善教育基地设施。对纪念馆、纪念碑加以修缮,加紧搜集、充实亭旁起义纪念馆馆藏实物、资料图片,重新设计陈列、布置,增设老革命家和名人书法家的题字、题词、碑林等。二是创新教育活动载体。以大力弘扬革命精神为着力点,积极创新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组织开展“浙江红旗第一飘” 亭旁起义红旗传递活动、“情系红色亭旁”关爱活动、““革命精神代代传”教育活动等一系列具有特色的文化活动,有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打响“浙江红旗第一飘”品牌。同时,建立一支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组成的“五老”红色宣讲队,邀请他们走进学校,通过举办报告会、讲座等,介绍革命斗争故事,让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三是开发红色旅游资源。积极做好与起义有关的亭旁起义纪念碑、城隍殿、丹邱寺、谷仓岭头等处连点成线的规划对接工作,全面推出“红色革命之旅”,拉动旅游产业发展,积极打造以亭旁革命老区为核心的革命文化品牌。
    四、以先贤名人为典范,构建名人文化。
    三门历代有诸多先贤名人:北宋名臣、水利学家罗适,抗元民族英雄张和孙,元末上书朱元璋《武事一纲三目》的叶兑。近现代三门籍名人有晚清翰林、教育家、书法家章梫,亭旁起义总指挥包定,全国十大上人之一江南藏传佛教创始人清定法师,现代文学家林淡秋,诗人包白痕,外交家章文晋,教育家林迪生等。三门也留下了许多历史名人足迹:南宋右丞相文天祥抗元曾到过仙岩洞;明弘治元年朝鲜国弘文馆副校理崔溥一行43人因遇大风漂海至牛头洋登陆;明嘉靖年间,戚继光重修健跳城抗倭;张苍水在三门湾一带抗清19年;民国5年孙中山乘建康舰视察三门湾等。为此,我们充分利用先贤名人的事迹、情操激励后人,利用先贤名人的效应扩大三门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构建名人文化提供有力支撑。一是着眼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搭建文化交流平台。以名人为纽带,充分发挥名人效应,通过筹建各类名人及其作品研究会,组织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为“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搭建交流平台,拉动项目投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二是致力于弘扬三门人文精神,深化宣传教育活动。以《风雅乡贤——三门人物传记》为典籍,组织开展“追寻风雅乡贤”三门县历史文化名人评选、各类名人研讨会等学习宣传教育系列活动,学习乡贤名士的优秀品质,激发当代三门人热爱家乡的自豪感和振兴家乡的使命感。做好《三门读海》系列记录片的拍摄制作工作,编印《走读三门》(暂名)人文地理手册,进一步弘扬三门传统文化的优秀因子。三是着力于提高城市文化品位,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在县城的主要节点设立先贤名人雕塑,供人们参观瞻仰,增强城市文化气息。新建的广场、公园、街道以三门名人的名字命名,如一山广场、淡秋公园、文晋路等,突出打造一批文化靓点和形象标志,着力培育城市人文景观。
    五、以青山绿水为优势,构建生态文化。
    三门湾自古“云水长和岛屿青”,湾内岛屿星罗,水深港阔,山清水秀,森林覆盖率高,环境污染少,生态环境优良,全县水体基本为Ⅰ、Ⅱ类水质,为全市最好县市区之一。当前,我县正在加紧建设生态县,全力打造“秀美三门”。为此,我们要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坚持软硬并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为构建生态文化提供重要保障。一要培育生态文明意识。以创建省级示范文明城市和建设生态县为契机,广泛开展绿色工厂、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宾馆(饭店)、绿色商厦、绿色医院等创建工作,提高全民科学发展和生态文明的意识。加强生态法制建设,建立切实可行的生态保护体制和执法机制,加大环境监察力度,着力转变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确保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有序二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强化高新技术的利用,努力提高企业的科技水平,加强环境友好服务,切实增强企业及其产品的人文精神,积极发展可持续的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和海洋生态经济。强化品牌意识的打造,挖掘具有三门优势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注重科技创新、自主创新,吸收和借鉴文明成果,打造优质特色品牌产品。三要加强生态修复。深入开展以“三清四改”为主要内容的村庄环境整治,积极推进“十村示范、百村整治”等工程,着力全面改善城乡生态环境。重点加强对污染企业的防治工作,推进对小企业的整顿和老企业的改革。严格控制新项目建设,着力发展规模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控制无序建设,坚决杜绝粗放型企业和污染型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