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因地制宜创建村落文化宫
上传时间:2010-09-08 浏览量:3877
因地制宜地创建村落文化宫是一项得人心、顺民意的“民心工程”。总体来说,这几年,我县的村落文化宫建设有声有色,发展态势良好,深受群众的欢迎和拥护,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享受精神生活的乐园。阵地功能的完善、村落文化活动的开展,极大地吸引了农村广大群众,在生产劳动、工作之余享受各类文化娱乐生活,从中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消除疲劳,激发生产热情。有群众说得好:“村里办了文化宫,我们农村也享受到城里人的文化生活了”。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阵地。黑板报、宣传窗、报到阅览等常规项目活动,使群众从中能了解到党的方针、政策、国内外大事。有的业余骨干还自编自演文艺小节目,以形象化、生活化宣传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
——施展文体才能的舞台。群众是农村文化的创造者、享受者,是村落文化的活动主体。他们中间蕴藏着一大批有文艺体育特长的人才,除了欣赏、享受文化娱乐外,更有参与、施展个人才能的愿望。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纽带。创建村落文化宫本身就意味着党组织、村干部贯彻两个文明一起抓方针,为民办实事,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这几年,凡是创建单位,都能自觉地把村落文化宫的创建活动与环境整合、社会治安、村容村貌改造等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使文化、绿化、美化达到“三化”并进。
——凝聚人心的催化剂。由于历史原因,农民中还残留着小农经济思想,个人主义、宗派主义现象也时有发生。通过举办文艺活动和体育比赛等,大伙便出谋划策,踊跃参加,同心协办,争第一、争荣誉,集体主义由此而生。
——促进社会风气好转的良方。群众普遍反映,社会风气随着村落文化示范点的创建有了明显改善,封建迷信、邻里纠纷、搞赌博、打群架、小偷小摸等不良现象少了。
——传播科技、文化知识的窗口。村落文化宫通过举办各类农技实用知识、计生知识、养殖知识、电力知识、法律知识讲座、文化补习培训、图书报刊借阅等活动,使广大农村群众学到了科技、文化知识,获取了大量信息。有的贫困户因此而致富,有的企业因此而规范了管理,有的种植、养殖专业户因此而攻克了生产劳动中的难题。
——增强群众身体素质的场所。随着群众性体育活动的不断发展,妇女腰鼓队、秧歌舞队、木兰扇舞队、青年乒乓队、篮球队、老年门球队等队伍不断壮大,拔河比赛、插秧比赛、篮球比
赛、乒乓比赛、门球比赛等活动蓬勃开展,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培养农村“四有”新人的课堂。通过一系列文化、体育、科教等活动,使广大群众陶冶了情操,学到了知识,施展了个人才华,加强了团结,增强了身体素质。无论在思想道德、文化素养等方面都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同时,还锻炼、培养和造就了一批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需要的“四有”人才。
村落文化宫创建活动,虽然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但是,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县村落文化的发展还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与广大群众迫切需求不相适应,与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不相适应,与文化强县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一是文化设施建设总量少,发展不平衡,远远不能适应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二是村落文化活动团队少,骨干出现“断层”现象,文体队伍缺乏特色和个性,整体质量仍然偏低。三是文化活动缺少新意,档次不高,满足不了群众的欣赏水平。四是管理不善,文化阵地的效应没有充分发挥。一些地方认为有了文化设施,就万事大吉,疏于管理,缺乏检查、指导和监督,致使这些阵地不能发挥最佳的作用。所以,我们仍须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务必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地努力。
1、务必进一步加强设施建设。文化设施是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求的载体,也是一个村落开展多彩、健康向上文化活动的体现。各镇乡、街道应根据“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确保实效”的要求,科学规则、统筹安排,因地制宜地建设公共文化村级集体经济,增强经济实力,以农村宣传文化阵地建设为重点,分步实施,逐步建设到位:对经济基础好,实力较为雄厚的村,要大力支持创建村落文化宫,并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对中间村,要加强引导,落实措施,努力推进文化设施上一个层次。要把文化设施建设纳入新村规划,要积极鼓励社会办文化,群众办文化,利用社会力量加快文化设施建设。同时,要加强文化设施的管理和利用,防止文化设施被挤占、挪用,不断提高文化设施的利用率。
2、务必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文体队伍和文艺人才是繁荣和发展农村文化的重要保证。如何加快发展,提高档次,抓好这项基础性工作,是今后一个时期村落文化能否全面发展的重大课题。关于队伍建设,既要有数量,更要有质量,要把提高队伍的艺术水准作为今后工作的重点来抓,通过几年的努力,实现文体队伍的大发展、大提高。关于人才培养,各地各部门特别是文化主管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法,予以组织培训、辅导,同时还应经常深入农村,帮助建立村落业余文艺团队,从而不断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工作环境。
3、务必进一步加强活动内容和方式的建设。文化活动内容丰富了,就能逐渐吸引老百姓的兴趣,就会提高农村文化工作的影响力和渗透力。要根据农民的多层次文化生活需求,提供多样化的文化服务,不断满足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渴望和学习掌握科技知识的需求。要加强优秀民间艺术的整理、挖掘,大力培植“一村一品”、“一地一色”的民间特色文化,形成区域文化亮点,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要推进文化活动方式的创新,精心设计贴近农村实际,贴近百姓生活、贴近群众欣赏水平的活动载体。充分利用民间文艺会演、体育比赛、书画作品展示、民意传统节日等形式,开展生活活泼的文化活动。积极探索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新形式,把群众急需的的文艺节目、科技知识、卫生常识送到农村最基层,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同时,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