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艺术天地

人文历史记录片《三门读海》之三:海之殇

上传时间:2010-10-19  浏览量:4701

在没有围垦之前,三门县的蛇蟠乡,只是三门湾被称为蛇蟠岛的两座小岛。
 
蛇蟠岛原名龙蟠岛,不知哪一朝的皇帝,觉得小岛而称龙蟠,实在有损真龙天子的威严,将它更名为蛇蟠岛。
 
蛇蟠岛盛产的石材,是雕刻石窗、石柱难得的材质。建造南宋皇城时所用的石材,就是在这里采出之后,从海路直运杭州。
 
采石匠人经年的开采,给蛇蟠岛留下了这些相连的石洞,蛇蟠岛因此又称千洞岛。
 
采石留下的这些岩洞,在三门湾的海域聚集起了一群东海蛟龙。
 
他们“酒壶悬日月,钢刀论原则”,一次次地掀翻了真龙天子的龙庭。
 
有人称他们为海盗,也有人认为他们是商人,还有人甚至认为他们就是倭寇。
 
三门湾的百姓对于他们的称呼,有一个特殊的词汇,“绿(音读“路”)客”,他们既是绿林的豪杰,又是离乡别土,来到大海的客人。
 
他们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群体?在三门湾的这一方海域,他们又掀起了怎样的波涛?
 
出片名
 
海之殇
 
——三门读海之三
 
三门县沿赤乡的这个沿海工业城,曾经是浙江省最大的国有盐场。
 
三门湾的盐业生产历史久远,宋朝时就有长亭、杜渎盐场。到了明朝天启年间,三门湾沿岸的盐田发展到了两万五千余亩,而盐厂达到了两千六百多家。
 
“环港皆团灶,居民尽煎盐”。
 
 “灶烟未灭釜未干,门外催征急风火”。
 
盐事利大,盐政严苛,三门湾的盐民,在巡检司等缉私关卡的严防死守中,煎熬了八百余年。
 
公元1348年的冬天,在三门湾浮海贩盐的队伍里,台州黄岩的贩盐人方国珍,撂下了盐担,走向了三门湾。
 
如同“以船为车,以楫为马”的古越先民一样,他要在三门湾的涛走浪飞之间,书写自己的命运。
 
在他走向三门湾的九百四十多年前,一个叫做孙恩的人,同样也在三门湾的这一方海域,改写了一个王朝的历史。
 
东晋末年,从道教演化而来的五斗米道席卷南方。在教主孙泰被晋室诱杀之后,他的侄子孙恩起兵海上,攻上虞、陷会稽,自号征东将军。“船不离水,脚不着地”。剑锋所向,直至东晋王朝和豪门士族。旬日间聚众数十万,被称为“中原海寇之始”。
 
喋血三门湾的孙恩,成为了中国海盗的祖师爷。
 
公元402年三月,孙恩攻打台州临海,为临海太守辛景所破,就在我们眼前的这一道灵江,赴江自沉。
 
十余年后,晋王朝土崩瓦解。来自三门湾海上的蛟龙,第一次掀翻了中土王庭。
 
浮海贩盐的方国珍走向三门湾时,已是元朝末年。这个中国历史上疆域最为辽阔的王朝,因为这个方国珍,将面临怎样的命运?
 
当年,从三门湾北上的海上航线,已经成为元王朝的生命线。
 
这个游牧民族建立的帝国,帝都的粮食 “仰给于江南”。困于河道时常淤塞,海道成为这个王朝漕粮北运的主要通道。
 
啸聚海上的方国珍,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有数千百姓汇聚旗下,发展了千艘水师战船,接连攻打温州,台州,控制了海道漕运。 方国珍一时被称为“海精”。
 
三门湾的这位“海精”,扼住了元王朝的咽喉。
 
从公元1349年到1357年,三门湾的海域上,游牧民族统率的军队与海精方国珍之间的海战轮番上演。
 
面对贩盐浮海者掌控的海上战船,在欧亚大陆所向披靡的元王朝军队,几乎每战必败。
 
无奈之下,元王朝对于这位“海精”只能战败一次,招安一次,招安失败,再战,再招安。
 
公元1357年,在又一次的招安中,方国珍已从第一次拒绝接受的官职庆元定海尉,升任江浙行省的参知政事,据守庆元——今天的宁波、台州、温州三郡。
 
无计可施的元王朝,又让方国珍兼任了海道运粮漕运万户和防御海道运粮万户。把这个王朝所需粮食的海运以及防御大任,一并交到了方国珍的手中。
 
公元1360年的5月,当方国珍从三门湾出发,运粮十一万石至大都时,元顺帝大为赞赏,封方国珍为江浙行省左丞相,赐爵衢国公。
 
在三门湾的山海进退之间,玩透了追逐和被追逐游戏的方国珍,所需者已非元王朝所赐的一官半职。
 
当朱元璋以“ 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纲领北进中原时,在三门湾,周旋于残元和朱元璋之间的方国珍,并不劫掠三门湾的沿海乡民。他除了控制元王朝漕粮北运的航道,还在这里致力于海上贸易的发展,保境安民。
 
在走向三门湾之后的二十年里,从温州到绍兴一带的沿海地区,方国珍修建起了数十座海塘,使得大片海涂成为粮田,并在宁波和台州建起书院,以开化民智。
 
三门上叶村的村民大多姓叶。这些村民的祖上,出了一位载入明史的人物——叶兑。
 
当方国珍纵横于三门湾的海域时,以范蠡自许,志在仗剑救时的叶兑,在这里开馆讲学。他身居海隅,审时度势,料元将亡。
 
当年的方国珍,曾请叶兑与他一起经略海洋,但在叶兑看来,方国珍虽据浙东,不足以成大事。
 
在《明史》的记载之中,在送走了方国珍之后,叶兑转过身来,从这座小山村出发,踏上了前往金陵的行程,谒朱元璋于戎马间,献《武事一纲三目》,面陈夺取天下的次第策略。
 
方国珍没有想到,他请不动的这位同乡,会在献给朱元璋的《武事一纲三目》中,对他重笔着墨:“方国珍狼子野心,不可驯狎……宜限以日期,责之归顺……更置官吏,拘其舟舰,潜收其兵权,以消未然之变”。
 
公元1368年,朱元璋定国号为明,以应天府为京师,创立了明朝。
 
他登基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依据叶兑所言,兵临甬台温,在攻下方国珍占据的台州、温州之后,将方国珍招降。
 
     在曾经的海精招降之后,叶兑在他的故里——三门的上叶村,接到了明太祖朱元璋征辟的诏书。
 
“使苍生早获安乐,为愿已足。取荣华富贵,并非所愿”。 这位海精的乡人,谢绝了朱元璋的征召。他用朱元璋的赏赐,盖起了眼前的这座楼,在楼前种下了玉梅、绯梅、腊梅、金梅四种梅花,取名四梅轩,自号四梅先生。
 
从海精方国珍和元王朝的存亡之间,唯一出身佃户的开国之君朱元璋,既读出了海洋的力量,也萌生了对于海洋的畏惧。
 
他认定:方国珍才是真正的“亡元第一人”。
 
他再也不敢让三门湾的海精重归大海。在封方国珍为广西行省左丞的同时,让这个海精无须赴任,“食禄于京师”。
 
朱元璋要做的,是确保明王朝的海疆,不再出现第二位海精,不再掀起冲向中土王庭的巨浪。
 
公元1370年,朱元璋下诏,关闭了从事海上贸易管理的市舶司。
 
两年之后,这位明太祖又诏告天下:沿海居民“寸板不许下海”。 中国历史上最为漫长的海禁由此开始。
 
日后颁布的《大明律》,对于入海通商的沿海百姓,规定了严酷的处罚,凡擅自建造三桅以上大船、私带货物前往番国买卖者,一概行律处斩,枭首示众。
 
三门湾的海域,被这个王朝堵在了王土之外!
 
在朱元璋的这一道海禁诏书中,为他的海禁担任起守卫任务的,正是被招降之后的方国珍部下:“籍方国珍所部温、台、庆元三府军士及兰秀山无田粮之民,尝充船户者,凡十一万一千七百三十人,隶各卫为军。”
 
朱元璋用这些海上的骁勇,为大明朝筑起了王土与大海之间森严的藩篱。
 
此时的方国珍,已是被困滩上的蛟龙,他已经无力改变曾经与他一起蹈海逐浪者的命运。
 
公元1374年的三月,碌碌无为的方国珍终老于南京。
 
朱元璋亲自为这位最终被他所困的海精设祭,并命翰林学士宋濂写下《神道碑铭》为祭。
 
“千百之舟、数十万之众,可立而待。溯江而上,则南北中绝,擅馈运之粟;舟师四出,则青、徐、辽海、广、瓯、越可传檄而定。
 
三门湾曾经惊天动地的海精,在一缕青烟中永远地告别了大海。
 
出片花
 
在实行了三十一年的海禁之后,三门湾的海面上,驶过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庞大的远洋船队。
 
登基三年的明朝永乐皇帝,认定大明王朝的万里海疆已经坚如磐石。从公元1405年到1433年的二十八年间, 郑和率领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两万七千四百名士兵和船员,内安诸夏,外抚四夷。先后七次下西洋,一直到达了非洲的东海岸。
 
但明王朝没有想到,对于海洋的禁绝,非但不能让这个王朝“内安诸夏,外抚四夷”,反而让眼前的大海,积聚起冲天的巨浪,让这个王朝的万里海疆全线决堤。
 
顾炎武在他所著的《天下郡国利病书》中,这样写到:“海滨民众,生理无路,兼以饥馑荐臻,穷民往往入海从盗,啸集亡命”。“海禁一严,无所得食,则转掠海滨”。
 
在三门湾的海域,一直到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初,依然有海盗出没。
 
健跳的这个海港,这里的不少渔民,依然记得他们的父辈被海盗劫掠的情形。
 
健跳渔民(同期声)
 
我爷爷每天抓鱼,迁网,都在海上抓鱼的。早上出门,傍晚都回来的,没有回来。12个还是多少个都全部被抓去了,家里着急了。说是被海盗抓去了,只说钞票借来把人放回来,在那里有好几天哦,家里都怕死了,怕把他打死,怕的很呐,抓去了又要钞票,都去借。借来,这样拿去把人赎回来。
 
健跳渔民(同期声)
 
那几年,我们上街头有一个姓王的,叫王水姚,被强盗抓啊了,他抓去很苦,没的饭吃,人绑架去了就要钱,就是索要你多少钱多少钱,但是家里穷的人哪里有钱啊,没有钱的,就是要了自己的老命,就是这样的。但是强盗里面也有好有坏的,好的人,送饭的人也是被抓去的,好的人送饭的时候看可以下手,就把你放放出去,就这样逃回来了。
 
从公元十三世纪开始,三门湾的海面上,劫掠的日本浪人踏浪而来,称为“倭寇”。
 
让大明王朝没有想到的是,同样把禁绝倭患作为目标之一的海禁,会让这个王朝的沿海居民,在禁绝了生计的“寸板不许下海”之后,转而潜逃一海之隔的日本,和这些倭寇一起,袭扰这个王朝的海疆。
 
“闽光徽浙无赖奸民,潜匿倭国者不下数千,居民巷街名大唐”
 
在明太祖的海禁整整实施一百七十年之后,一位来自安徽的商人,向这个制度发出了挑战。
 
与方国珍一样贩盐出身的徽商王直,在经商之中备尝海禁之苦:“国中法制森严,动辄触禁,孰与海外逍遥哉”。他南下广东,在造好巨舰之后,收购了大批硝黄、丝棉等违禁物品,开始了他的第一次海商生涯。
 
公元1541年,王直首航日本成功。
 
除了王直,当年在三门湾的沿海一带,从事海上贸易的海商集团,啸聚海岛,试图以武装走私,在明王朝禁闭森严的海疆上打开海上贸易的通道。而按照《大明律》,这些海商集团无疑等同于海盗和倭夷。
 
公元1548年,浙江巡抚朱纨在舟山双屿港歼灭了许栋海商集团后,一个月之内,先后到达的各国商船竟达到了一千二百九十余艘,朱纨不得不将双屿港彻底填塞。
 
王直接手了许栋的残余势力,成为亚洲地区最大的海商集团,千里海疆悉数归其控制。
 
“道不行,乘槎浮于海;人之患,束带立于朝。”在三门的蛇蟠岛上,在王直的石像旁,写着这幅他生前最为欣赏的对联。
 
因通商而为海寇,并非王直所愿。这位逐海的海商集团首领,用自己的方式,一厢情愿地追逐着要剿灭他的王朝。在开展“互市贸易”的同时,他用自己的武装力量歼灭了多股海盗。
 
他试图以这样的“靖海之功”,用“通番之禁愈严,而盗贼愈多”的道理,让大明王朝接受他提出的开放海禁、允许互市的请求。
 
公元1552年,在三门湾的海面上,王直未能迎来大明王朝开放海禁的诏书,抗倭名将俞大猷的率部征讨,将他的互市基地踏为平地。
 
王直作别了三门湾。三门湾的海风,让他意识到,从他走向海上的那一天起,这个实行海禁的王朝,就迫使他踏上了一条不归之路。
 
从海上突围之后,王直占据了日本淞浦津,在那里开国任命官吏, “僭号宋,自称曰‘徽王’,而三十六岛之夷地皆其指使”。
 
试图以海禁巩固江山的明王朝,迎来了最为惨烈的“倭乱”。
 
公元 1552 年,王直拥舰船数百,蔽海而至,大明王朝的数千里海滨同时告警。
 
三门湾的海面上,狼烟四起。
 
台州临海的这座桃渚古城,在《明史》的记载之中,倭寇“束婴孩竿上,沃以沸汤,视其啼号,拍手乐笑,得孕妇卜度男女,刳视中否为胜负饮酒,积骸如陵”。
 
在这一年,江浙军民被倭寇所杀者达数十万人。
 
抗倭由此替代了海禁,成了大明王朝的第一要务。
 
而在明王朝从此开始的抗倭之中,明大臣范表的《海寇前议》,一言道破了倭寇的真相:倭寇是王直“哄带”的“日本各岛贫穷倭奴”,而王直船队的重要头领,一直都是清一色的中国人。
 
这样的现实,使得大明王朝的朝廷里,出现了对于海禁的反思。
 
当王直的一位同乡,支持开放海禁和互市的胡宗宪就任浙江巡抚时,他开始了对于王直的招抚。
 
在与胡宗宪的书信往来之中,王直这样写到: “我本非为乱。若贷罪许市,吾亦欲归耳。”他同时表示,对于沿海的倭乱, “愿杀贼自效”。
 
正是有了王直对于平倭的配合,使得胡宗宪治下的“两浙”“倭患渐平。”
 
公元1557年的十月,胡宗宪预先写好了请朝廷赦免王直的上疏。 王直率领部分人马和贸易船队,再一次回到了三门湾所在的这一方海域。
 
让胡宗宪和王直都没有想到的,王直的这次归来,迎来的并不是招抚。反对开放海禁的巡按御史王本固,在杭州将王直直接下了大狱。
 
狱中的王直心有不甘,在他写给嘉靖皇帝的《自明疏》中,他依然试图说动这个王朝开放海禁,通商互市:“如皇上慈仁恩宥,赦臣之罪,得效犬马之微劳驰驱,浙江定海外港,仍如粤中事例,通关纳税,又使不失贡期。”
 
公元1559年的岁末,嘉靖皇帝下诏,在杭州官巷口将王直斩首。
 
王直临刑长叹:“吾何罪,吾何罪,死吾一人,恐苦两浙百姓!”
 
在“片板不许入海”的明王朝的海禁前,王直输得血本无归。
 
在王直死后,赞成通商,招抚王直的胡宗宪也戴上了“通盗”的罪名,屈死狱中。
 
王直的被斩首,震惊了三门湾上从事武装走私的海商集团,他们从王直的身上,看到这个已经实行了一百多年海禁的王朝,绝无开放海疆,通商互市的可能。
 
因海禁与开海而起的烽火,在三门湾的海面上再次燃起。
 
公元1559年五月,在王直的继承者王滶的引领下,倭寇来到了三门湾的这片猫头洋上,三门湾沿海的健跳、浬浦、小雄、沙柳等地狼烟顿起。
 
在三门横渡的铁场村,在这个以盛产牡蛎出名的蛎江滩,四千多倭寇由此登陆,他们将自己的船只悉数焚毁,自绝退路,南犯台州府城。
 
为防倭患,戚继光率军民重修三门健跳古城,在当年明王朝为海禁而建起一座座城墙的健跳城,戚继光又筑起了这一座座烽火台。
 
三门湾海域的这一场倭乱,让这里的烽火台,燃烧了整整八年。
 
平倭有功的戚继光,在三门湾沿海一带被奉为神明,当地的居民为戚继光建起了一座又一座戚公祠。在三门的渔港健跳,依然留存着当地百姓为纪念戚继光,用蛇蟠石雕刻而成的“南塘戚令公去思碑”。
 
倭患虽然得以平定,但这场因海禁而起的倭患,已让大明王朝元气大伤,。这个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远洋航行的王朝,再也无力组织起这样的船队,继续一次走向大洋的航行。
 
这一场没有胜者的海禁与倭乱,最终让这个王朝对于海洋有了别样的思考。
 
在王直被斩首之后的第八年,公元1567年的隆庆元年,福建巡抚都御史涂泽民议开禁例,准许民间通海贸易,史称隆庆开关。
 
民间私人的海上贸易,在这个王朝第一次获得了合法的地位
 
三门湾,以海之殇,终于被这个王朝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