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艺术天地

三门谢姓

上传时间:2013-12-13  浏览量:7834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是刘禹锡《乌衣巷》的诗句,其中的“谢”就指谢姓。谢姓是中国大姓,更是中国姓氏中少有的显贵之姓,出过的名人不计其数。有汉代巨鹿太守谢夷吾,大儒谢该,高士谢谭、谢弼,南朝谢灵运、谢庄,宋代谢翱、谢枋得,明代谢榛,清朝谢希逸,谢子长等,其中最有名的要数两晋谢安这一族。作为当时最赫赫有名的士族,谢安(孝武帝的宰相)曾指挥了著名的“淝水之战”,留下了千古美名;而三门谢姓正是谢安的后代。
      三门谢氏追根溯源,始祖还可追寻到谢深甫。据宋史记载,谢深甫,字子肃,台州临海人,谢安第25世孙,少颖悟,刻志为学,积数年不寐,夕则置瓶水加足于上,以警困怠。其父景之识为远器,临终语其夫人曰:“是儿当大吾门,善训迪之。”于是,母攻苦守志,督深甫力学。最终,谢深甫成为谢安之后的又一代名宰相。
      在我县,谢姓人聚居地仅几处,人口也不见得多。最大村庄当数海游镇下谢村,近600户人家,座落在县城以西约九公里的珠游溪畔。还有海游镇谢家村,150户人家。下谢、谢家均为谢深甫之子谢采伯一脉,其中谢家村为采伯子谢奕容一脉,下谢村为谢采伯之子谢奕信一脉。采伯为谢深甫长子,进士,赐太傅魏国公;采伯的二弟渠伯封太师追封卫王;三弟棐伯为进士,官光禄大夫;四弟彙(汇)伯亦为光禄大夫。采伯有七子,皆为郎官,其中奕容为谢家祖,奕信为下谢祖。
      另有小雄山场岩头谢村,约四五十户谢姓人家,系天台榧树村迁居而来;健跳镇浮门也有几十户,从岩头谢迁居;而榧树是台州内谢姓人丁最多的村庄;榧树一世祖谢似孙是渠伯玄孙,从临海下渡迁来。榧树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村民姓谢。该村有三祠堂,大祠堂为谢氏宗祠,重大节日供奉谢深甫及其侄女谢道清(南宋理宗皇后)的画像。可见岩头谢、浮门谢也是谢深甫之后。此外在亭旁石滩有几十户谢姓人家,在蛇蟠岛上谢姓人家也有数十户。另有东郭上陈陈氏原为下谢七世祖谢敬乙后裔。敬乙公于宋宝祐间迁至宁海东门,子孙遂从陈姓;上陈始祖正是敬乙后代又从宁海迁住三门东郭的;所以至今上陈人跟下谢人的行辈如出一辙,保持一致。
      在三门谢姓中,海游下谢村这一脉人丁最为兴旺,人才辈出。据下谢《谢氏宗谱》记载,南宋时下谢先祖小四公(名谢聪孙),系朝奉郎谢奕信之孙,将仕郎、文学家谢在纲之子,因避乱从会稽迁至台州三门,先住珠岙石马江湖山麓,约十代;后因人丁兴旺,住地范围太小,发展受制约,遂合族搬迁到现住地下谢村。
      岁月悠悠,下谢人几易居地,人口由少变多,村庄由小变大,更因祖上多为读书人,心怀家国,所以后代中的谢氏子弟也勤于读书,多有功名之辈。其中,谢丹三以茂才举授迪功郎,任江山赣州府参军;丹三之子谢丹九授承信郎杭州税司使;谢宏道(名谢千十一)中进士,官授国子监司业;谢侍为海道运粮上千户、武略将军;谢宗钫为冠带医士、明代宫廷太医;谢元河为岁进士。
这样浓厚的人文底蕴,赢得了各方名士的敬仰,为下谢宗谱作序的知名人士有十几人,名气最大的当属明代大儒方孝孺。年代先于方孝孺的有文林郎中书舍人彭龟年于宋绍兴四年甲寅八月为下谢宗谱作的序言,后于方孝孺的有天台蓝田陈璠作于明成化乙巳的谱序;另有下谢本村人岁进士儒林郎谢元河于清道光六年作的谱序等。
      也正是在这读书氛围中,下谢村积累了自己的历史底蕴,下谢有两三百年历史的佛殿林深庙,有位于村东的福庆古寺,有建于明代的东西两房宗祠。西房宗祠(后祠堂)为谢氏第18代裔孙宗钫公出大部分资金、宗钎公长子应煖负责兴建,竣工于明朝万历年间。钫公生于嘉靖乙未年。宗祠落成,因构筑别致大气豪华,而名闻方圆十几里。台门口更有一联:“父子尚书门第,叔侄宰相人家”,光耀着谢家门楣。
      同样,在不断传承中,下谢有了自己的民俗文化:下谢鳘鱼(现改为鲤鱼)龙灯,据谢氏族人历代口述相传。下谢鱼灯起源于公元1358年,当时,谢侍被御封为武略将军,于次年正月十三日到下谢庵头陀活佛前还愿,命谢氏族人自编自演鲤鱼龙舞在活佛前拜礼,至二月二日结束,以后延续许多年。
      明代,下谢鳘鱼龙舞曾多次到附近各村表演,至清朝乾隆年间则更具规模和特色,解放初期则达到鼎盛,不断受到四周乡邻邀请。1956年正月,下谢鱼灯在海游参加比赛,获县民俗艺术表演第一名,当时,也曾派代表出席过省民间艺术会议。近几年又重新发掘、整理,成为当地一个重要民俗节目。2012年2月,中央电视台记者来下谢采访,观看了鱼灯表演,在中文国际频道播出了此次采风活动。
      需要说明的是:在三门还有花桥镇下谢村,为我县最小的谢氏村庄,解放前从岩头谢村迁出,已历5代。(文:谢台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