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平调:从凋零走向兴盛
悲壮感人的故事情节、渔乡风情的音乐旋律、简约流动的舞美呈现……三门平调《戚家军传说》近年来名声大噪、好评如潮。
“去年8月份以来,新版《戚家军传说》已在三门、路桥、宁波等地上演近40场,吸引了近4万群众观看。”县海棠平调剧团团长杨成将高兴地说,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据介绍,三门平调是地方传统剧种,融合了乱弹和三门民间小调,唱腔以曲牌为主。由于地域局限性,三门平调长期以来只在县内以表演小戏的形式流传,跟越剧、黄梅戏等剧种相比,知名度较低。
近几年,三门平调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更多人将目光投向了这个获评浙江省第四批非遗代表性项目的保护剧目。
“2011年前后,县里组织专家下乡挖掘素材,编写剧本,2013年,《戚家军传说》开排,经整理完善,于2014年8月在县影剧院开演,场场爆满,连续演了30多场,赢得了新老戏迷的好评。”回忆起《戚家军传说》的热映,杨成将难掩愉悦。
酒香不怕巷子深。去年以来,新版《戚家军传说》不仅走出蟹乡,在路桥、宁波等地唱响,更是登上了央视戏曲频道的舞台,让全国观众一睹三门平调的风采和魅力。日前,该剧被省文化厅评为2015年度民营文艺团体“优秀剧目”。
当然,三门平调的大红大紫离不开设备的升级、队伍的提升和政府的支持。
杨成将告诉记者,“十二五”期间,该剧团的硬件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清LED大屏取代了传统的天幕,高效立体音响设备淘汰了落后音响,明亮的LED灯换下了老式回光灯……
“演员方面,我们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适时调整充实新演员,给剧团注入新鲜血液,有利于剧团的长远发展。”杨成将说,期间,政府扶持力度也越来越大,2014年,投资20万元用于排演,去年增至130万元。
随着三门平调的日益兴盛,县海棠平调剧团的收益也更为可观。“2011年,我们的营业额为200多万元,去年将近400万元。”杨成将笑着说。
谈及日后的发展方向,杨成将早有打算。“我们正着手建设三门平调传承基地,预计2016年开建。另外,明年我们将继续修编《戚家军传说》这一经典剧本,力争在省戏曲节上大放异彩,将三门平调发扬光大。”他说。
记者手记:一部剧、一场戏、一种文化。三门平调由衰转盛,折射的是三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十二五”以来,我县大打“文化牌”,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开展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大力发展文化相关产业,呈现出“百花争放”的态势。同样,“花儿”要想百日红,政府部门还应加大扶持力度,剧团自身则要持续创新,文艺工作者仍需不断学习进步。当下,“十三五”已翻开新的篇章,我们相信我县文化事业必将更加璀璨辉煌。(文:陈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