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之韵--记首届环三门湾民间艺术大巡演
上传时间:2006-09-28 浏览量:3670
2006年9月27日晚,伴随着震天的锣鼓和迎空绽放的礼花,作为第三届三门中国青蟹节的压轴戏,首届环三门湾民间艺术大巡游在三门城关隆重举行。嘹亮的渔歌唱起来,欢快的腰鼓敲起来,独具特色的古装迎风招展,五彩的灯光与迷人的夜色交融在一起。当晚,1300多名群众演员淋漓尽致地展示了三门、象山、宁海等地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整个县城成为一片欢乐的海洋。
一道展示农渔文化的大餐
悠扬的海螺号和粗犷的船工号子由远及近,“织网女”在起伏飘荡的蓝色彩绸间穿梭流动,俨然一幅三门湾渔乡风情画卷。开场舞蹈《金秋蟹黄香》一下子把人们带到了海边。选择蔚蓝色的大海作背景,以渔农文化传统与民间艺术资源为主调,整合已有的优秀民间艺术表演节目,是首届环三门湾民间艺术大巡游的最大特色。 三门湾文化积淀深厚,历史悠久。就三门县而言,民间艺术精品就有兴起于唐朝、盛行于明清的海游六兽,有400多年历史的高枧鼓亭抬阁以及花桥龙灯、湫水山龙、健跳黄龙、沙柳青龙、蒋家墨龙等等。这些艺术精品一方面反映出渔民敬事鬼神,另一方面刻画出渔民们多彩多姿的文化生活。环三门湾的民间艺术有着天然的相通性,受邀而来的象山爵溪《渔鼓灯海》、宁海民俗表演《把酒舞喜宴》同样展示了渔民们丰收喜庆的欢乐场景。
一个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创新
“我们借助青蟹节大型歌舞晚会资源,把这些民间艺术搬到现代化的大舞台上,效果非常好,可以说提升到较高的档次。”
三门县文广新局局长郭萍告诉记者,这是这次民间艺术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一大创新。 由于民间艺术多以静态造型为主,舞龙和腰鼓场面虽然热烈,但略显单调。为了提升其可看性和观赏性,组委会聘请了来自金华的著名音乐创作人赵建荣和来自湖北的舞蹈设计师童炎生,专门创作了音乐和舞蹈元素,配上声、光、电,使古老与现代相互交融,气氛更加浓烈。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也要创新。在这次民间艺术展示中,《金秋蟹黄香》、《石艺窗韵》、《水族一绝庆丰年》是全新创作的三个节目。“能够代表三门文化的到底是什么?我们认为,石窗是三门的艺术精品,被列入浙江省文化遗产名录,可以把这个凝固的艺术搬到舞台上来,展示三门石窗绚丽多姿的艺术。“三门文广新局副局长李丽君在谈起创作的初衷时说。
一次民间艺术的相互交流
这次民间艺术大巡游引进了宁海、海宁、象山、永康等地的优秀节目,永康的《彩蝶舞翩跹》曾作为中法文化交流年我省惟一入选的民间艺术展演节目,赴法国巡演达月余,象山《渔鼓灯海》曾荣获浙江省“群星奖”金奖,海宁的舞蹈《天地花灯喜》、宁海的《把酒舞喜宴》都是脍炙人口的艺术精品,在国内甚至国际上都有一定的知名度。 “同时,我们对本地民间艺术也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加工和整理,各地精品同台演出,可以说,这是一次范围较大的民间艺术交流活动。”郭萍说。 虽然宁海的《把酒舞喜宴》原套表演人马没有过来,只是借用了该节目的音乐和服装道具,请宁海文化馆老师过来指导舞蹈编排,但三门的演员把浙东农村地区婚嫁喜事的民俗风情演绎得原汁原味,不少观众直喊过瘾。
“首届环三门湾民间艺术大巡游开了个好头。”象山文广新局领导吴健说,希
望今后通过这种形式增进环三门湾的民间艺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