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概况
三门地处中国黄金海岸线中段,文化底蕴浓厚,民族文化特色鲜明,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三门就有先人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丰富灿烂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分布较广的县份。早在80年代末,在文化部实施的中国民间文艺十大集成的搜集编纂工作中,我县已取得了不菲的成果,其中民歌收集国家卷9首,收集省卷80多首,民间舞蹈《缠足苦》被省卷收集,民间故事收集省卷9篇,收集市卷31篇。2004年在浙江省民族民间艺术普查工作中,全县共挖掘整理了62个项目,其中民间表演艺术41个,民间造型艺术21个。同时汇编成了《浙江省民族民间艺术普查——三门卷》,编纂出版书籍《杨家板龙》和画册《凝固之美——三门石窗艺术的文化品读》。2007年5月,三门石窗技艺、杨家板龙、高枧古亭抬阁、花桥龙灯和海游六兽被省文化厅命名为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07年7月开始,在历时一年的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试点普查工作中,我县各级政府十分重视 ,分别成立了县、乡(镇)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领导小组,建立普查机构,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不漏线索、不漏村落、不漏种类(传人)进行地毯式普查,全县共查得项目线索5万余条,线索筛选后进入乡镇卷普查项目集成汇编1878项,三门县卷在乡镇卷普查的基础上集成汇编665项。其中民族语言1项(444条)、民间文学287项(其中神话34篇、传说153篇、故事172篇、歌谣140篇、谚语2688条、谜语732条)、民间音乐45项、民间舞蹈18项、戏曲6项、曲艺8项、民间美术30项、民间手工技艺52项、民间杂技3项、生产商贸习俗49项、消费习俗49项、人生礼仪14项、岁时节令16项、民间信仰52项、民间知识4项、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19项、传统医药42项、其他7项。普查工作卓有成效,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赞赏和充分肯定。
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门类齐全,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展出内容仅是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资源的部分成果,是凝聚着三门历史文化深刻内涵的的艺术品,不但可以加深人们对三门湾地域文化的了解,还可以对中国文化的包容性等课题研究提供历史的佐证。无论是从前还是当代,仍然有很高的文学意义和艺术审美价值。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文化实事工程,我们相信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艺术奇葩必将在新时代里重放光彩、再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