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民间艺人王达忠的中国心
7月22日,花桥镇舒歧村70岁的王达忠老人用独特的方式——花了一个多月时间,画成一幅《各族人民共庆奥运》的工笔画,表达自己对北京奥运会的热切企盼与美好祝福,并将这幅画送到县体育局,委托该局工作人员转送到北京,献给奥运会。
王达忠是一位民间艺人,具有较好的绘画功底。16岁时他就拜当时仙岩乡后陈村木匠师傅李广富为师学手艺,学了3年出师后自己做木匠。23岁时,王达忠看到雕刻匠非常吃香,又开始学习钻研雕花、油漆手艺。(当时,结婚都时兴做花木床,雕刻的桌椅板凳等家具也非常流行,但雕刻匠非常少,手艺好的雕刻匠非常吃香,活经常来不及做。)由于有良好的木匠手艺功底,再加上他刻苦钻研,一年多后,王达忠就学会了雕花、油漆技术。为了使自己的雕刻手艺不失传,王达忠老人还根据自己平时积累下来的技术和经验编写成了《传统木工基础知识》。
王达忠老人有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虽然他只是一名民间艺人,但他时刻关心国家大事,支持祖国各项事业建设。特别是得知我国举办亚运会、奥运会时,老人总是积极地为亚运会、奥运会捐献礼物。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后,王达忠老人非常高兴,彻夜未眠,心里就萌发了为北京奥运会献礼的想法。“开始,我想雕刻56条龙,但我一想,如果雕刻56条龙的话,难度很大。因为一来我现在年纪大了,眼睛也看不清了;二来已经多年没有雕了,手也不灵活,雕刻起来也不精致,不好看,后来我决定画56条龙。”王达忠老人回忆道。
决定后,王达忠老人就开始了巨大的创作“工程”。他说:“56条龙根本是数也数不清,画大了又画不上,画少了又不好看,我先用火柴梗把龙头一个一个定好,有空就画工笔画,草稿画了10多张。”经过多年的构思和一个多月的紧张创作,王达忠老人终于画出《各族人民共庆奥运》这幅作品。笔者看到,这幅画长1.5米,上面画着56条黄色的龙,栩栩如生,有的云端翘首,有的高空飞翔,有的呼朋引伴,有的嬉戏玩耍,形态各异,生动活泼。
“中国人民都是龙的子孙、龙的传人,56条巨龙代表56个民族,所以我给它取名为《各族人民共庆奥运》。”王达忠开心地说,“奥运会第一次在我们国家举办,我和全国人民一样,心里特别高兴,这幅画就是自己心情的最好表达。”
“王达忠老人的这种热情十分可贵,是他参与奥运、奉献奥运的体现。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们全县人民企盼奥运、参与奥运、奉献奥运的精神。我们将借前往北京观摩奥运会的机会,亲自把这幅画交到北京奥组委工作人员的手中。”县体育局局长俞圣印如是说。
据了解,王达忠老人早在1990年北京举办亚运会的时候,就向当时的组委会捐赠了一个“木雕盆景”和一幅《民间飞船赛》画,还收到了组委会颁发给他的两张捐赠纪念证书。
王达忠老人回忆说:“在1990年北京举办亚运会的时候,开幕式已经开始了,我连夜雕刻,雕了三天三夜,把木雕盆景雕刻好,雕刻好了怎样送去呢?后来同别人商量,决定送到三门县委办,让县委办帮我寄到北京去。当时,县委办主任对我说,我们三门花了好几千元钱,做了一只捉跳跳鱼的船,已送到北京去了。我听了之后,马上回到家里又画了一幅画,叫做《民间飞船赛》,放在邮电局寄到北京去。”
7月22日,笔者在王达忠老人家采访时,他拿出一个木雕盆景和一幅《民间飞船赛》画给笔者看。这是王达忠老人在北京亚运会成功举办后雕刻和画的,也是他留给自己的珍贵纪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