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触摸髹漆技艺

上传时间:2009-07-27  浏览量:2215

    “髹漆堆塑技艺是各种漆艺集大成之作,整个发展历程非常漫长,从涂漆到彩绘,粘贴到镶嵌,针刻文字到款彩,堆漆到雕漆,变着皆为器物髹漆堆塑技法,历经千年变化,才终有大成。”作为三门髹漆堆塑技艺的唯一传人,海游镇下岙周村的奚熙设,向我们介绍起髹漆技艺的演变过程。

  今年已67岁的奚熙设精神矍铄,16岁就开始学艺,80年代初期经人介绍到宁波天童寺负责雕刻匾额,经寺中和尚悉心指点,刻苦钻研髹漆堆塑技艺,自此技艺猛进。之后,曾到深圳弘法寺、四川成都昭觉寺从事匾额、对联等髹漆手工技艺,足迹遍及全国各地。

  奚熙设告诉我们,髹漆堆塑工艺指用漆或漆灰在髹漆的器物表面堆出花卉、图案的一种装饰技法,这种技法历史非常悠久,从河姆渡遗址中发现的木胎朱漆碗表明髹漆技艺最早可上溯至新石器时代。此后,至商周已用色漆和雕刻来装饰器物,到了汉代,已大为流传,漆器产地之广、数量之多、传播之远远远超过了战国。唐代则更为精进一步,至两宋,出现了精美纹饰的堆漆与镶嵌、戗金与填漆相结合的髹漆技法;元代则以剔红、剔犀、戗金诸作达到历史顶峰;至明代,髹漆各种工艺齐全,多种技法融汇结合,迎来了它的鼎盛时期。

  髹漆堆塑技艺使用到的材料有木料、金属、本漆、瓦灰、夹麻、桐油、生漆、夏布、黄砂、罗钿等。技法则有螺钿、堆漆、镶嵌、戗金、填漆、剔红、剔犀等诸多种类,到了现在,已演变成集书法、绘画、雕刻、篆刻、堆灰、泥金等技艺于一体的工艺,广泛应用于楼、亭、堂、阁、殿、庙、寺、院、堂、祠等建筑匾额、柱联、家庭壁挂件、家具等多种日常生活用品。

  “和古代的木雕、剪纸一样,这门技艺全是手工技艺,没有任何文字记载,靠的是师徒口传手授,代代相传。”奚熙设透露, 这是一套独特复杂的工艺流程,首先要根据创作者的原作,设计图纸,创意结构图文。然后选用上好生漆按一定比例拌以极细腻的瓦片灰或蛎灰,经反复搡打、揉捏,使其硬度适中,不粘手;接着根据底板花纹图案设计走粉线,铺好砂后雕刻加封本漆,按照严谨的构图比例进行合理放字,进行雕刻,用刀时要谨慎精细,干净利索,不能拖泥带水,也不能有丝毫的差错,否则最终堆塑出来的文字、图案就失去了神韵。

     在完成这些工序后,还要上贴金漆,等漆快干不粘手时,才可开始贴,否则图案无光,等这些工艺流程全部完成,要放在湿气地密封,经三个月等漆退光无紫色后,整个髹漆堆塑才算结束。出来的作品,可以保留上百年,因此唐代大诗人刘禹锡这样称赞,“瑶坛被髹漆,宝树攒珊瑚。”

  “所有的漆器匾额、柱联上留下的只是名人的墨宝,没有我们的名字。”老人笑着说这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的手艺,“这是个苦差事,没几年苦功夫下来,很难有收获,而且这是苦力活,赚不得大钱,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学。”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使用天然漆的国家。经过长期的实践,把漆器制造发展成为一种专门工艺并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现知最早的漆器是1978年在浙江省的六、七千年前河姆渡遗址中发现的木胎朱漆碗。不过从单纯使用天然漆到用色料调漆,其间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有待今后我们作进一步的探索。商周时代已用色漆和雕刻来装饰器物,并以松石、螺钿、蚌泡等作镶嵌花纹。战国在漆工史上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器物品种和髹(xiū,指把漆涂在器物上)饰技法等都有很大的发展。汉代漆器产地之广、数量之多、传播之远是前所未有的。器物的造型及装饰也呈现新的面貌。魏晋南北朝漆器发掘出土的虽不多,惟据历史文献可知当时花色颇繁,制作亦精。体大质轻的夹纻(zhù,指用苎麻织成的粗布)像,油漆兼用的密陀绘具有时代的特色。唐代文明高跻当时世界之巅,漆器和其他工艺一样有特殊的成就。它表现在起源于前代的金银平脱至此而愈加华美,盛行于后代的剔红、犀皮等又始创于斯时(据最近在安徽马鞍山朱然墓发现的漆器,三国吴已有犀皮,本文不及收入和更改,另有专文论及)。宋代一向以一色漆器制作精良为世所称,而近年来又发现有极为精美纹饰的堆漆与镶嵌、戗金与填漆相结合的漆器更呈异彩。元代漆工名匠辈出,尤以剔红、剔犀、戗金诸作,达到了历史的顶峰。明代是我国漆工史上又一次有重大发展和革新的时代,髹饰工艺可谓至此而大备。多种技法和不同纹、地的结合,迎来了千文万华之盛。清代前半叶大规模地任用了明代髹工,由于宫廷的好尚,更趋精工细巧而不免流于纤密繁琐。中叶以后,国运日促,导致各种工艺的全面衰退。
  总的说来,我国漆工艺几千年的发展和成就,对全世界的漆器工艺都产生了影响,先是东亚、东南亚、继而是西欧及北美。可以说世界上一切制造漆器或用其他物质摹仿漆器的国家,无不或多或少受中国漆器的影响。中国传统漆工艺曾经为人类文明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