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繁盛于乡间的杨家祭冬

上传时间:2009-11-19  浏览量:2178

    祭冬这一华夏文明一脉相承的民间习俗,逐渐被钢筋水泥的喧嚣所淹没。然而,在我县亭旁镇杨家村,这一形式却被保存着。

  据说,元代,农民起义首领杨镇龙抗元失败。杨家始迁祖杨宁叔侄共谋起义,兵败后由松坛潜来亭旁隐居,至今已有700余年之历史。明初建立宗祠(家庙)后,即把冬至祭祖作为头等大事,逐渐形成一套礼仪完善、隆重庄严、规模宏大的传授忠孝道德的祭冬仪式,历代沿袭不废,即使“文革”期间,亦照常举办。

  杨氏祭冬习俗神圣庄严、礼仪规范、规模宏大、祭品精湛、程式繁多、规矩讲究,以继承发扬祖宗忠勇、清白为立姓之本,创造尊老爱幼、团结友善、激励上进、崇尚礼仪的和谐社会氛围,使我国春秋奉祀之礼仪制度传承不衰,以弘扬中华民族之优秀传统,增强中华姓氏之凝聚力。杨家祭冬保留着古有仪式,实为周礼之典范,影响深远。

  据介绍,杨家祭冬仪式主祭者必须是三代以上,两老双全,子孙兴旺且无缺损,在轮值到的房中隆重筛选。其他执事等人员,必须由有文化,年老有威望的人充任。拜冬者必须是杨姓男丁,由各房轮值。冬至前三日,由轮值到的一房,大开家庙左右两扇大门,(中门不开放)挂灯结彩,张贴对联,制作祭品。家庙中门只有杨姓子孙考中举人以上功名或有显赫官职的名人前来祭祖才可打开,红毯铺地迎接。祭祀者均须事前斋戒沐浴,穿着礼服祭祀。仪式开始,先整冠束带,净手拭巾,点香插烛,奏乐鸣炮,然后执事就位。

  祭品种类花样繁多,有全猪全羊,五祀五牲,五谷茶酒,千张纸烛,大盘小碟,高碗低盆等祭祀供品。大厅陈列着亭台楼阁、渔樵耕读、八仙、十二生肖、宝塔以及精致的盆景、根雕等,富丽堂皇,神圣庄严。祭品和工艺品都是族人自己制作。另外祭祀程式繁多,规矩讲究。传统祭冬凡年满60岁的老翁,都可参加于家庙举办的“老人宴”,以教育子孙尊老敬老与忠孝道德。

  祭冬与演戏年年举办,其规模愈演愈大,且有发展趋势,没有濒危的现象。但青年人追求现代化,对祭品与仪式有年年如此,缺乏新鲜感,兴趣不浓,青年人参加祭冬仪式的不多。为让杨家祭冬更好地得到传承保护,我县已将杨家祭冬申报浙江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并已成立相关组织,制定了保护计划,落实了保护措施。

 
(来源:三门新闻网) [作者:程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