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门家居木雕

上传时间:2009-11-21  浏览量:1617

    千百年来,在我国传统的民间收藏里,有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收藏品种——木雕,以其粗犷、厚重、品位等众多特征,受到历代收藏家的青睐,到了现在,还摆上了一般百姓的家居空间。

   木雕艺术源远流长。1982年,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出土战国木雕《辟邪》,距今2300多年,是我国目前所见最早的木雕实物。从中可以看出,木雕创作的“天人合一”之妙,早在战国时代就焕发出迷人的风采。

  我县的木雕历史虽未如斯长远,但也颇负盛名,底蕴深厚。据史料记载,位于城关瑞云山麓的广润寺,系东晋高僧昙猷大师(?—约396)、所建,其建筑形式与布局,与天台国清寺相仿,是我县最负盛名的古刹。花桥镇的精进寺,系梁代建筑,都是雕梁画栋,古色古香。清代亭旁地区的大型彩灯“鳌山”汇亭台楼阁,山石花鸟于一处,集帝皇将相,才子佳人于一堂,人物栩栩如生,动作灵敏活泼,牵一发而动千机。现存各乡镇的宗祠、戏台,如高枧乡的吴岙村祠堂、岙娄的祠堂、葛岙祁家的戏台、亭旁包家宗祠等的梁架、梁托、计拱、花替、楼阁、拦板、柱头、澡井等建筑构件上都有雕刻图案。花眠床、花轿、鼓亭等设计新颖,结构独特,精雕细刻都凝聚了我县木雕艺人的聪明智慧。

  我县的木雕艺术应用范围极其广泛。民间有“无雕不成屋,有刻斯为贵”之说。技艺讲究圆满,讲究对称。采用的技法有线雕、隐雕、浮雕、透雕、混雕、通雕、嵌雕、贴雕等多种工艺。雕刻的题材多采用浙东沿海地区风土民情,民间传说,历史故事,四时花果,鸟兽鱼虫,书画琴棋,吉祥博古等,并且用朱漆贴金,更显金碧辉煌,光彩回溢。

  我县家居木雕以其独特的工艺和思想体系保留并记录了人们在特定的社会形式和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不仅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并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可以说我县家居木雕文化凝固了蟹乡人民智慧和创造,是一部浓缩的我县地域史。

  我县家居木雕技艺始于晋朝,盛于明清,至上世纪60年代后逐渐衰落。为更好地保护三门家居木雕技艺,传承传统文化,2006年,三门家居木雕技艺被市列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7年,三门家居木雕技艺工作室被列为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2008年,申报浙江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