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城隍庙与城隍爷
在我国古代,不论哪座城池,都建有城隍庙,就连驻兵的兵寨,凡称城的(如巡检司城),也大都建有城隍庙,供奉着城隍爷。城隍爷是由腊祭八神之一的“水庸”衍化而来的,能为本邑御灾防患,古称为邑庙。南北朝时,由于北齐慕容俨利用城隍爷打败了梁军,从此名声鹊起。到了唐代,由于经济上空前繁荣,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大家希望能永享太平,故朝庭和民间在各城寨纷纷建庙供奉城隍爷。
三门古代不少城寨都建有城隍庙,如海游寨城隍庙,原位于海游镇东木勺山海游寨,明洪武为防倭寇始建海游汛,清同治年间建城隍庙,今已圮。由于历史的变迁,三门现存的城隍庙有亭旁城隍庙,内有大殿、东岳宫,天妃宫、文昌阁、戏台等建筑,文革中毁,近年在原址重建。巡检司城隍庙位于六敖镇巡检司村,具体修建年代无考。明洪武三年(1370)因沿海倭寇时常侵忧,信国公汤和奏设巡检司。据《三门年鉴》载:“巡检司古城,为唐代南北会防之所,明设巡检司防倭寇,城内有城隍庙、社稷祠、秦伯庙”。九十年代拆后重建。城隍爷是传说中城市的保护神。《太上老君说城隍感应消灾集福妙经》说城隍神“公忠正直,有求必应……”城隍庙里供奉的城隍爷,大多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不是卓有政绩的地方官就是名声显赫的乡贤。
三门各地的城隍庙供奉的城隍爷又是谁呢?亭旁城隍爷是屈坦。巡检司城隍庙据说是湫水山龙王。原来巡检司供的城隍爷也是屈坦。根据亭旁湫水寺“屈母庙碑”记载,三国时吴国尚书屈晃次子屈坦,名玉溪,不愿朝仕,曾为临海郡刺史,后师事王华、葛仙翁,得奇异幻化之术,后神化为湫水龙王,多显灵异,给台州百姓带来诸多好处,百姓深感其恩,死后封神,御封“湫水昭应候龙王”。关于玉溪各地传说不一,在三门传说其母亲含珠而孕,屈尚书命其自尽,母子远逃家门,而隐居湫水山。虽然这些记载有民间传说中的怪诞成份,但从中可透视到屈坦在台州当政时造福一方,政绩显著而深受百姓的爱戴。唐武德四年,因以屈坦故址为台州府治,遂祀屈坦为台州府城隍神。想必三门属台州府,三门各地城隍爷也就因循为屈坦了。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是城隍爷屈坦的诞辰日。旧时,这一天亭旁都要举办盛大的城隍庙会,场面热闹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