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情木雕四十余载
他,自幼身患小儿麻痹,右腿残疾;他,从小酷爱美术创作,学习成绩优异;他中途辍学,当起了代课老师。几经周折,19岁的叶未佐走上了花床雕刻这条道路,之后一直专攻人物雕塑,雕刻的如来、观音、米勒佛等人物线条流畅、庄严慈祥,获得众多佛教界人士青睐。
日前,记者走进叶未佐位于高枧乡胡村的木雕工作室,丁当凿木之声不绝于耳,一块普普通通的木板,在钢丝锯、凿子等工具的雕凿下,变成了栩栩如生的龙、佛像……室内,观音像、如来像……一个个形态生动的木雕作品琳琅满目。主人叶未佐,向记者聊起了自己一直痴心不改——
命运弄人 与木雕结下不解之缘
1949年8月,叶未佐出生在高枧乡胡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3岁时,叶未佐不幸得了小儿麻痹症,右腿落下了残疾。
“你重活、累活、苦活做不了,为了你今后日子着想,家里再穷,我们再苦也要送你去读书。”到了上学年龄的时候,叶未佐的父亲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对这个来之不易学习机会,叶未佐特别珍惜,读书非常认真勤奋,但不管读书多忙,他都会“依样画葫芦”喜欢涂涂画画。小学毕业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三门中学,开始了为期2年的住校学习生活。“那时12元一学期的学费,在学校的照顾下,我都是分两期付款的。”叶未佐回忆道,在保证成绩名列前茅同时,我对美术爱好还是一如既往。
然而一场文化大革命打破了叶未佐宁静的学习生活。由于学校的停课,他只好中途辍学回家。此后,他在高枧小学当了一名代课老师。但好强的叶未佐觉得教书缚束太大,工资较低,并且离自己的艺术梦想越来越远。于是,在他19岁时,经朋友介绍,他毅然辞去了教书职务,拜高枧本地一位木雕师傅学起了手艺。从此,便开始了他40多年的木雕生活。
痴心不已 在木雕世界尽情徜徉
过去的农村青年结婚家具时兴“三件头”,一张雕花床、一张花衣橱、一张柜桌,所以当时打花眠床的活比较多。而叶未佐一开始就是跟师傅奔跑于天台、临海、三门各地,走村入户,为结婚新人雕刻花眠床。
由于在学生时代积累的美术功底,他上手比较快,木雕活儿稍微指点一下,他就懂了。“虽然进步比较快,但我丝毫不敢懈怠。”叶未佐说,不论哪道工序,从出粗坯到掏凿,从整体造型到细部纹饰,从面的构成到线的流动,他都用心地边学边琢磨。
功夫不负有心人。叶未佐的技艺日有长进。2年之后,一件件栩栩如生木雕作品,轻松地在他的凿子下创造出来,并能够独立完成花眠床制作。第3年,叶未佐就单独出来“闯荡”,挨家挨户接活。虽然所接的活较多,水平也得到了认可,但叶未佐并未忘了学习。他向水平高的同行学,向相关书本学,不断翻新花样,花眠床的样式越来越好看。这样,在周边村庄的名气也是越来越大,活就越来越多,在三门、天台等地一做就是3年时间。
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现代家具代替了旧时的花眠床,生意逐渐清淡。叶未佐意识到,必须转行。于是,他就专攻佛像雕刻,并在1983年拜临海金世龙为师学习手艺。由于有了较高的木雕基础,学习进步很快,需要2年时间学习的技术,他几个月就学完了选料、构思、初雕、精雕、组合、抛光、油漆、彩绘、贴金等全套雕刻工艺技法。
1984年,听说舟山正在搞旅游开发,需要雕塑大量的佛像,于是,出师后的叶未佐,就只身前往舟山嵊泗县的一些寺院寻找机会。正好碰上寺院建设,急需佛雕艺人。叶未佐将自己雕刻的作品一展示,寺院负责人就同意把一部分工程交给他做。“可以说,当时还处于实践初期,一下子接下了这么大的工程,心里非常忐忑不安。”叶未佐回忆道,于是他一有空就四处参观,模仿学习,多方求教最后结合自己雕刻,进行比对,博采众长,不断总结,潜心研究人物形态、造型等,技艺不断升华,形成了一套独特的雕塑艺术。他雕刻的佛像线条流畅,造型稳重,面部饱满,神态庄严慈祥,具有很强的美感。
随着大悲寺的佛雕一结束,他的名气被散播出去。邀请他前去雕塑的舟山寺院僧人络绎不绝,最后他就一直留在舟山普陀,一干就是24年,直到2008年12月份回到家乡高枧。他的作品遍布舟山的大小寺院,现在舟山、温州等地区的寺院还专门跑到三门请他雕刻。
想方设法 传承木雕技艺
“目前,跟我真正学习木雕技艺的徒弟就只有儿子一个。”叶未佐谈起这门民间手艺的传承时忧虑地说,随着一些上了年纪的师傅因体力或眼力等原因,都退出了这个行业,从事这门手艺的人越来越少,以后整个行业的发展就很成问题。
他说:“雕佛像最难的就是雕刻前的构思,平时要多思考,善琢磨,多看书,多查资料来丰富见识、扩展眼界。”据介绍,从事手工雕刻这一行业是体力活,同时对眼力的要求特别严格,有许多程序,需要耐心,一件小作品需要两三天才能完成,大的作品需要几个月,甚至半年才能完成。“雕刻是个很细致的活,每一刀下去,角度、力度都要把握准确,一有差错,整个作品就毁了。”
“要想在学这门手艺上有所成就,就必须做到八个字:甘于寂寞、操刀不辍。”叶未佐说,而现在的年轻人认为雕刻太苦,又挣不到大钱,根本不愿意学。去年一位来自临海杜桥的一位小伙子,在他老爸的要求下拜叶未佐为师学手艺,结果学了几个星期就说太苦,跑回家去了。而他儿子在学习过程,也很多次要打退堂鼓,都是在他的再三劝说下,才坚持了十五六年,并学有所成。
“如果现在有谁愿意跟我学这门手艺,我将免费把自己的毕生所学全部教给他。”在采访的最后,他向记者说道,但一定要自己真心喜欢,有耐心,有恒心,能用心,能吃苦,不要半途而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