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马采茶
旌旗招展,鞭炮震天,锣鼓起奏,丝竹齐鸣……茶女、卖六头、贩茶客、看相人、花鼓公、花鼓婆、和尚……男女老少绕“茶心”边歌边舞,展示丰收景象。这就是珠岙镇石马村的“石马采茶”。
据石马村郑氏宗谱记载,江湖山自唐宋以来便盛产茶叶,每逢采茶时节,茶女们肩背茶箩,穿行于满山遍野的茶林之间,边采茶边歌唱,如蝴蝶翩翩而舞,大山的秀气和先辈的“灵气”孕育了千古一绝——“石马采茶”。石马村郑姓始迁祖从台州府地迁居于此距今七百余年,“石马采茶”形成的时间至少在元末明初,世代传承,流传至今。
“石马采茶”由原始的茶戏演释而成,它是集舞、歌、念白、表演于一体的多元艺术,因其题材鲜明,贴近生活,表演内容生动有趣,表现手法灵活多样,歌词曲调内涵丰富,人物定位别具匠心而深受群众喜爱,传统茶戏涉足我县各地,周边乡镇的高枧、吴岙、亭旁等地也有“石马采茶”活动。
“石马采茶”源于生活,表演中自始至终贯穿一个“茶”字:茶舞者采茶叶,贩茶客贩茶叶,看相人相茶叶,花鼓公、花鼓婆贺茶叶,和尚者品茶叶,情节生动,情趣盎然。许多唱词如《小采茶》、《大采茶》、《倒采茶》也同茶叶有关。“石马采茶”思想鲜明。整个茶舞无论是歌舞或者是对白表演都围绕一个主题——茶叶丰产。庆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石马采茶”应茶乡而生,文化内涵深厚,八十年代浙江省歌舞总团编导戴群、作曲家朱培华曾赴该村采风,“石马采茶”被收入《中国民间舞蹈集成浙江省卷》,九十年代曾代表我县参加台州市民间艺术汇演。2004年,在全省民族民间艺术普查中,“石马采茶”经挖掘整理,重新恢复活动,并建立传承队伍,2006年被台州市列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去年,我们申报了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做好传承和保护。”县文广新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郑有堆如是说。